如何界定人类行为是利己还是利他?——对几种流行划界标准的审视

被引:1
作者
朱富强
机构
[1]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
关键词
利己主义; 利他主义; 本能; 自我保全; 抽象道义;
D O I
10.16331/j.cnki.issn1002-736x.2010.09.008
中图分类号
F069.9 [其他];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界定人类行为性质的流行标准主要有:基于行为后果的幸福快乐说、基于行为动机的本能冲动说、基于生命延续的自我保存说和基于普遍主义的抽象道义说。但所有这些学说根本上并不能提供一个有效区分利己和利他的标准:前三者着眼于人的动物性本能而最终将人的行为都归纳为利己的,从而构成了现代经济学泛经济人化分析的基础;后者则引入了一个先验的外部准则,但由于脱离了人类的经验基础而往往成为道德上的说教。
引用
收藏
页码:19 / 30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36 条
[31]  
伦理学体系[M].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德]约翰·戈特利伯·费希特(Johann, 1988
[32]  
第三思潮[M]. 上海译文出版社 , (美)戈布尔(Goble, 1987
[33]  
道德形而上学原理[M]. 上海人民出版社[德]康德(Kants, 1986
[34]  
利维坦[M]. 商务印书馆[英]霍布斯(Hobbes), 1985
[35]  
人性论[M]. 商务印书馆[英]休谟(D·Hume), 1980
[36]  
伦理学[M]. 商务印书馆 , (荷)斯宾诺莎(B.Spinoza)著, 1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