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芒长抑制基因B1近等基因系的鉴定及遗传分析

被引:12
作者
杜斌 [1 ]
崔法 [1 ]
王洪刚 [1 ,2 ]
李兴锋 [1 ,2 ]
机构
[1] 山东农业大学,作物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2] 山东农业大学,国家小麦改良中心泰安分中心
关键词
普通小麦; 近等基因系; 分子标记; 芒抑制基因B1;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2.1 [小麦];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芒是小麦穗部重要的光合器官之一。本研究以一对芒长度存在差异的近等基因系SN051-1(长芒)与SN051-2(短芒)为材料,对其形态性状、穗和旗叶光合能力进行了调查,对芒长性状进行了遗传分析和分子标记分析。结果表明,SN051-1与SN051-2在抽穗期、开花期、株高、穗长、每株穗数、小穗数和穗粒数等性状方面均表现一致,仅芒的长度差异明显;SN051-1穗部的光合效率高于SN051-2穗部的光合效率,其千粒重也高于SN051-2;遗传分析证明二者芒性的遗传由单基因控制,短芒为显性。此外,我们筛选获得一个与芒长性状紧密连锁的、位于5A染色体长臂的SSR标记Xgwm291,与该基因间的遗传距离为4.99cM。因此,我们初步推断SN051-1与SN051-2可能是为位于5A染色体长臂的芒抑制基因B1的近等基因系。
引用
收藏
页码:259 / 264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北方春小麦抗蚜水平与形态特征的相关性研究 [J].
李昌盛 ;
尚勋武 ;
师桂英 ;
孙多鑫 ;
袁俊秀 .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2007, (06) :80-83
[2]   利用小麦微卫星引物建立簇毛麦染色体组特异性标记 [J].
刘成 ;
杨足君 ;
冯娟 ;
周建平 ;
迟世华 ;
任正隆 .
遗传, 2006, (12) :1573-1579
[3]   MapDraw,在Excel中绘制遗传连锁图的宏 [J].
刘仁虎 ;
孟金陵 .
遗传, 2003, (03) :317-321
[4]   小麦芒和旗叶叶绿体结构及低温荧光发射光谱的比较研究 [J].
李寒冰 ;
胡玉熹 ;
白克智 ;
匡廷云 ;
周馥 ;
林金星 .
电子显微学报, 2002, (02) :97-101
[5]   “高优503”小麦芒基因染色体定位 [J].
王彦梅 ;
安调过 ;
王志国 ;
纪军 .
生态农业研究, 2000, (04) :33-35
[6]   麦芒的结构及其光合特性 [J].
王忠 ;
顾蕴洁 ;
高煜珠 .
JournalofIntegrativePlantBiology, 1993, (12) :921-928+985
[7]  
高产小麦旗叶和芒细胞结构及其光合性能的研究[D]. 李晓娟.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植物研究所) 2006
[8]  
Pm23 : a new allele of Pm4 located on chromosome 2AL in wheat[J] . Yuanfeng Hao,Aifeng Liu,Yuhai Wang,Deshun Feng,Jurong Gao,Xingfeng Li,Shubing Liu,Honggang Wang.Theoretical and Applied Genetics . 2008 (8)
[9]  
Awns and Flag Leaf Contribution Towards Grain Yield in Spring Wheat (Triticum aestivum L.)[J] . I. Khaliq,A. Irshad,M. Ahsan.Cereal Research Communications . 2008 (1)
[10]   Cytological and microsatellite mapping of mutant genes for spherical grain and compact spikes in durum wheat [J].
Kosuge, K. ;
Watanabe, N. ;
Kuboyama, T. ;
Melnik, V. M. ;
Yanchenko, V. I. ;
Rosova, M. A. ;
Goncharov, N. P. .
EUPHYTICA, 2008, 159 (03) :289-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