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卫星资料同化和LAPS-WRF模式系统的云天太阳辐射数值模拟改进方法

被引:18
作者
程兴宏 [1 ]
刘瑞霞 [2 ]
申彦波 [1 ]
朱蓉 [3 ]
彭继达 [4 ]
杨振斌 [1 ]
徐洪雄 [5 ]
机构
[1] 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
[2] 国家气象卫星中心
[3] 国家气候中心
[4] 福建省气象科学研究所
[5]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关键词
卫星资料同化; 太阳辐射; 光伏发电; 太阳能; LAPS-WRF模式系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22.1 [太阳辐射]; P435 [数值试验];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太阳能光伏发电已成为仅次于水电和风能的第三大可再生能源,光伏发电受云量时空变化的影响较大,因此准确模拟云天太阳辐射的时空变化对电网安全运行至关重要。围绕如何减小中尺度气象模式的云初始场误差,进而改进云天的太阳辐射模拟这一关键科学问题,本文通过研究基于卫星资料同化的LAPS(Local Analysis Prediction System)多时间层三维云分析同化方法,改进三维云结构,并将LAPS模式输出结果作为WRF(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模式的初始场,模拟了2008年1月及夏季(6~8月)北京地区的总云量和总辐射的时空分布,重点分析了多云和有降水天气过程总辐射的模拟改进效果及其原因。结果表明,同化前后的总云量模拟值与观测值的时间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大部分时次总云量的模拟值低于观测值;大部分多云及降水时段同化后总云量模拟值较接近于实测值。1月晴天、多云天以及夏季晴天同化前后总辐射模拟值与实测值的时间变化趋势较一致,但同化前后两者的相关性差异不明显;晴天条件下同化前后总辐射模拟值均低于实测值,1月多云条件下多数时段同化后总辐射模拟误差减小不明显,与总云量的改进效果不显著有关。夏季多云、有降水及6月典型降水三种天气条件下同化前后总辐射模拟值与观测值的相关性稍差,同化后两者的相关性较同化前有所改进,尤其是6月典型降水过程改进效果较明显;同化前总辐射模拟误差较大,而同化后误差显著减小,尤其是6月典型降水过程同化后均方根误差和平均相对误差较同化前分别减小了102.6 W m-2和355.9%,最大相对误差减小更显著;同化后总辐射模拟误差小于同化前的比例高达75%,即大部分时刻同化后模拟误差小于同化前。多云和有降水天气过程总辐射模拟效果的显著改进与总云量的改进密切相关,即同化后总云量模拟值增加,云的反射和散射作用增强,导致模拟总辐射减小,即更接近于实测总辐射值。研究结果对于多云和降水天气条件下太阳辐射的模拟效果改进、太阳能资源客观评估以及光伏电站的发电量预测具有一定的科学和实际应用价值。
引用
收藏
页码:577 / 589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总日射表热偏移订正方法研究进展 [J].
程兴宏 ;
杨云 ;
宋建洋 ;
权继梅 ;
丁蕾 .
气象科技, 2013, (01) :1-7
[2]   新旧两个版本GAMIL模式对1997/98强El Nio年西太平洋暖池区独特云辐射强迫特征的数值模拟 [J].
郭准 ;
周天军 .
大气科学 , 2012, (05) :863-878
[3]   WRF模式模拟的地表短波辐射与实况对比分析 [J].
王明欢 ;
赖安伟 ;
陈正洪 ;
白永清 ;
成驰 ;
李芬 .
气象, 2012, 38 (05) :585-592
[4]   多源观测数据在LAPS三维云量场分析中的应用 [J].
刘瑞霞 ;
陈洪滨 ;
师春香 ;
张晓虎 .
应用气象学报, 2011, 22 (01) :123-128
[5]   WRF模式对金塔绿洲效应的数值模拟 [J].
文小航 ;
吕世华 ;
孟宪红 ;
文莉娟 ;
李万莉 ;
马迪 .
高原气象, 2010, 29 (05) :1163-1173
[6]   我国近20年太阳辐射时空分布状况模式评估 [J].
吴其重 ;
王自发 ;
崔应杰 .
应用气象学报, 2010, (03) :343-351
[7]   气候模式中云的垂直重叠假定对模拟的地-气辐射的影响研究 [J].
张华 ;
荆现文 .
大气科学, 2010, 34 (03) :520-532
[8]   LAPS分析场资料在暴雨中尺度分析中的应用 [J].
周后福 ;
郭品文 ;
翟菁 ;
邱学兴 ;
倪允琪 .
高原气象 , 2010, (02) :461-470
[9]   LAPS的设计原理、模块功能与产品应用 [J].
李红莉 ;
崔春光 ;
王志斌 .
暴雨灾害, 2009, 28 (01) :64-70
[10]   PSP总日射表热偏移特征及其测量总辐射误差分析 [J].
程兴宏 ;
张小玲 ;
郑向东 ;
周怀刚 ;
李德平 .
太阳能学报, 2009, 30 (01) :1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