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索
学术期刊
新闻热点
数据分析
智能评审
立即登录
东大别地区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的构造意义初析
被引:19
作者
:
吴堑虹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吴堑虹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刘顺生
R.Jonckheere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R.Jonckheere
G.A.Wagner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G.A.Wagner
机构
:
[1]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2]
Max-Planck Institute fr Kernphysik
[3]
Max-Planck Institute fr Kernphysik 广州
[4]
广州
[5]
Heidelbeng Germany
[6]
Heidelbeng Germany
来源
:
地质科学
|
2002年
/ 03期
关键词
:
大别山;
裂变径迹年龄;
抬升;
D O I
:
暂无
中图分类号
:
P597 [同位素地质学与地质年代学];
学科分类号
:
摘要
:
东大别山地区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值为 5 9 4± 3 4~ 1 0 5 6± 9 8Ma ,具跨度较大 ,空间分布不均匀 ,沿主要断裂走向及倾向均不连续的特点。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的这些特点暗示的构造意义可能是 :自燕山运动以来研究区的构造抬升为缓慢且不均匀格局 ;晓天—磨子潭断裂中段在第三纪时可能有逆冲活动 ;由磷灰石封闭径迹长度及单颗粒磷灰石年龄进行的初步热历史模拟分析显示 ,距今约 45~ 5 5Ma,郯庐断裂和晓天—磨子潭断裂曾再次活动 ,前者活动规模较后者大 ;断裂活动可能是该区不均匀构造抬升的主要控制因素之一。
引用
收藏
页码:343 / 349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安徽省大别山东段中生代高钾花岗质岩石及其地质意义
魏春景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大学地质学系!北京
魏春景
张立飞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大学地质学系!北京
张立飞
王式洸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大学地质学系!北京
王式洸
[J].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0,
(04)
: 355
-
363
[2]
大别地块超高压变质期后伸展变形及超高压变质岩石折返过程
索书田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武汉
索书田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钟增球
游振东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武汉
游振东
[J].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0,
(01)
: 9
-
17
[3]
大别造山带核部花岗岩岩体的热演化及其隆升历史
王人镜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王人镜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杨巍然
[J].
地学前缘,
1999,
(04)
: 201
-
202
[4]
大别山-苏鲁超高压变质带研究的最新进展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从柏林
王清晨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
王清晨
[J].
科学通报,
1999,
(11)
: 1127
-
1141
[5]
大别岳西地区花岗岩类岩石学及其成因
金成伟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金成伟
郑祥身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郑祥身
[J].
岩石学报,
1998,
(04)
: 88
-
97
[6]
大别造山带中新生代隆升作用的时空格局——构造年代学证据
王国灿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王国灿
杨巍然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杨巍然
[J].
地球科学,
1998,
(05)
: 27
-
33
[7]
安徽大别山腹地中生代火山岩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钱存超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安徽地质调查所
钱存超
贾十军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安徽地质调查所
贾十军
[J].
安徽地质,
1998,
(01)
: 36
-
40
[8]
北大别榴辉岩的确定及其地质意义
魏春景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大学地质学系
魏春景
单振刚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大学地质学系
单振刚
张立飞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大学地质学系
张立飞
王式洸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大学地质学系
王式洸
常宗广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大学地质学系
常宗广
不详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大学地质学系
不详
[J].
科学通报 ,
1997,
(17)
: 1832
-
1836
[9]
大别造山带冷却年龄的40Ar-39Ar和裂变径迹年龄测定[J]. 陈江峰,谢智,刘顺生,李学明,K.A.Foland.中国科学(B辑 化学 生命科学 地学). 1995(10)
[10]
华中大别山高压变质地体的形成和差异岩石隆升-剥露:来自火成岩的证据[J]. 马昌前,杨坤光,唐仲华,龙昱.地球科学. 1995(05)
←
1
→
共 10 条
[1]
安徽省大别山东段中生代高钾花岗质岩石及其地质意义
魏春景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大学地质学系!北京
魏春景
张立飞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大学地质学系!北京
张立飞
王式洸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大学地质学系!北京
王式洸
[J].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0,
(04)
: 355
-
363
[2]
大别地块超高压变质期后伸展变形及超高压变质岩石折返过程
索书田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武汉
索书田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钟增球
游振东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武汉
游振东
[J].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0,
(01)
: 9
-
17
[3]
大别造山带核部花岗岩岩体的热演化及其隆升历史
王人镜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王人镜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杨巍然
[J].
地学前缘,
1999,
(04)
: 201
-
202
[4]
大别山-苏鲁超高压变质带研究的最新进展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从柏林
王清晨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
王清晨
[J].
科学通报,
1999,
(11)
: 1127
-
1141
[5]
大别岳西地区花岗岩类岩石学及其成因
金成伟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金成伟
郑祥身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郑祥身
[J].
岩石学报,
1998,
(04)
: 88
-
97
[6]
大别造山带中新生代隆升作用的时空格局——构造年代学证据
王国灿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王国灿
杨巍然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杨巍然
[J].
地球科学,
1998,
(05)
: 27
-
33
[7]
安徽大别山腹地中生代火山岩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钱存超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安徽地质调查所
钱存超
贾十军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安徽地质调查所
贾十军
[J].
安徽地质,
1998,
(01)
: 36
-
40
[8]
北大别榴辉岩的确定及其地质意义
魏春景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大学地质学系
魏春景
单振刚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大学地质学系
单振刚
张立飞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大学地质学系
张立飞
王式洸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大学地质学系
王式洸
常宗广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大学地质学系
常宗广
不详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大学地质学系
不详
[J].
科学通报 ,
1997,
(17)
: 1832
-
1836
[9]
大别造山带冷却年龄的40Ar-39Ar和裂变径迹年龄测定[J]. 陈江峰,谢智,刘顺生,李学明,K.A.Foland.中国科学(B辑 化学 生命科学 地学). 1995(10)
[10]
华中大别山高压变质地体的形成和差异岩石隆升-剥露:来自火成岩的证据[J]. 马昌前,杨坤光,唐仲华,龙昱.地球科学. 1995(05)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