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亚湾养殖区营养盐状况分析与评价

被引:48
作者
王朝晖
齐雨藻
李锦蓉
徐宁
陈菊芳
机构
[1] 暨南大学水生生物研究所
[2] 国家海洋局南海环境监测中心
[3] 暨南大学水生生物研究所 广东 广州
[4] 广东 广州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
关键词
营养盐; 营养化评价; 大亚湾;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821 [区域环境质量评价];
学科分类号
083305 ;
摘要
研究了1997年春季大亚湾大鹏澳海域及1997~1998年度和1998~2000年春季澳头海域营养盐及其他水化参数的变化。大鹏澳和澳头海域平均DIN含量分别为52.37、115.07μg/L,DIP为5.33、9.19μg/L,DSi为351.81、1068.3μg/L。大鹏澳海域营养状态质量指数(NQI)值多在1.0以下,平均0.97;1998~2000年春澳头海域NQI平均值分别为1.94、1.63、1.51。从1997年澳头海域水质状况来看,春夏季节水质污染程度较高,秋冬季节较低。研究结果表明:大亚湾海域整体水质良好,而且大鹏澳海域水质优于澳头海域,但近岸海区和养殖区已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水质已接近中营养型水平。
引用
收藏
页码:25 / 28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大亚湾日本星杆藻种群动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J].
王朝晖 ;
齐雨藻 ;
徐宁 ;
陈菊芳 .
中国环境科学, 2004, (01) :33-37
[2]   大亚湾表层沉积物性质及其对海水养殖的影响 [J].
卢博 ;
张福生 ;
黄韶健 ;
李赶先 .
台湾海峡, 2002, (04) :489-495+519
[3]   大亚湾海区营养盐的变化及富营养化研究 [J].
彭云辉 ;
孙丽华 ;
陈浩如 ;
王肇鼎 .
海洋通报, 2002, (03) :44-49
[4]   大亚湾五角多甲藻赤潮发生的环境因素分析 [J].
钟思胜 ;
李锦蓉 ;
罗一丹 .
海洋环境科学, 2002, (01) :34-38
[5]   大亚湾海域低营养盐维持高生产力的机制探讨Ⅰ [J].
郑爱榕 ;
沈海维 ;
刘景欣 ;
李文权 ;
陈清花 .
海洋科学, 2001, (11) :48-52
[6]   大亚湾海域锥状斯氏藻赤潮及其与孢囊的关系 [J].
肖咏之 ;
齐雨藻 ;
王朝晖 ;
吕颂辉 .
海洋科学, 2001, (09) :50-54
[7]   广东大亚湾藻类水华的动力学分析Ⅰ.藻类水华的生消过程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J].
徐宁 ;
陈菊芳 ;
王朝晖 ;
王艳 ;
黄伟健 ;
齐雨藻 .
海洋环境科学, 2001, (02) :1-6+12
[8]   中国赤潮的发生趋势和研究进展 [J].
周名江 ;
朱明远 ;
张经 .
生命科学, 2001, (02) :54-59+53
[9]   大亚湾营养物质变异特征 [J].
丘耀文 .
海洋学报(中文版), 2001, (01) :85-93
[10]   我国赤潮新记录种——Peridinium quinquecorne Abe的研究 [J].
陈菊芳 ;
齐雨藻 ;
肖咏之 ;
徐宁 ;
李锦蓉 .
海洋环境科学, 2000, (03)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