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空间句法的武汉市旅游景点可达性评价

被引:72
作者
张琪 [1 ,2 ]
谢双玉 [1 ,2 ]
王晓芳 [1 ,2 ]
姜莉莉 [1 ,2 ]
古恒宇 [3 ]
刘大均 [1 ,2 ]
机构
[1] 华中师范大学地理过程分析与模拟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2] 中国旅游研究院武汉分院
[3] 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关键词
空间句法; 旅游景点; 可达性评价; 武汉市;
D O I
10.15957/j.cnki.jjdl.2015.08.029
中图分类号
F592.7 [地方旅游事业]; F512.7 [地方交通运输概况];
学科分类号
020202 ;
摘要
针对武汉市旅游交通"进得来,散不开"的问题,以图论思想为指导,综合运用空间句法、核密度分析法、缓冲区分析法,分别从全局可达性、局部可达性和感知可达性三个视角对武汉市主城区内旅游景点的客观层面可达性和主观层面可达性进行了定量评价。结果表明:第一,研究区内旅游景点的全局可达性和局部可达性总体表现较好或很好,而感知可达性则较弱,不利于游客通过局部空间的路网结构来感知整个路网;第二,旅游景点的空间分布与研究区道路的全局可达性、局部可达性都存在部分空间"错位"现象,即全局、局部可达性最好的区域没有旅游景点分布,而全局和局部可达性较差的东南部却有较多旅游景点集中分布;第三,从不同类型旅游景点的可达性来看,都表现为历史遗产类旅游景点的可达性较好,自然景观类旅游景点可达性较差,现代人文类旅游景点可达性居中;第四,从不同等级旅游景点的可达性来看,表现为等级越高的旅游景点其可达性反而越差的现象。在此基础上,针对可达性较差的武汉东湖风景区提出交通优化建议,以期促进武汉市旅游景点可达性整体水平的提高。
引用
收藏
页码:200 / 208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5 条
[1]   高速铁路影响下的全国旅游景点可达性研究 [J].
蒋海兵 ;
刘建国 ;
蒋金亮 .
旅游学刊, 2014, 29 (07) :58-67
[2]   基于公路交通网的武陵山片区旅游景点可达性格局分析 [J].
王美霞 ;
蒋才芳 ;
王永明 ;
张佑印 .
经济地理, 2014, 34 (06) :187-192
[3]   基于路网结构的甘南藏族自治州旅游资源可达性评价 [J].
李巍 ;
王祖静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4, 23 (05) :644-651
[4]   中国A级旅游景点空间结构的计量地理分析 [J].
潘竟虎 ;
李俊峰 .
经济地理, 2013, 33 (09) :154-160
[5]   武广高铁对湖南沿线旅游城市可达性的影响 [J].
杨金华 .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3, 34 (03) :80-83
[6]   青海旅游景点(区)的时间可达性分析 [J].
陈敏 ;
张海峰 .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 2013, 25 (02) :23-27
[7]   乡村旅游地可达性评价——以广西柳州市7处典型乡村为例 [J].
郑文俊 .
浙江农业学报, 2013, 25 (02) :392-398
[8]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旅游效率测度与区位可达性分析 [J].
曹芳东 ;
黄震方 ;
吴江 ;
徐敏 ;
周玮 .
地理学报, 2012, 67 (12) :1686-1697
[9]   中国4A级及以上旅游景点(区)空间可达性测度 [J].
潘竟虎 ;
从忆波 .
地理科学, 2012, 32 (11) :1321-1327
[10]   湖北省旅游交通可达性及旅游经济联系空间分析 [J].
陈刚 ;
黄翔 ;
刘大均 ;
陆志鑫 .
旅游论坛, 2012, 5 (06) :6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