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裂输导体系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被引:63
作者
杜春国 [1 ]
郝芳 [1 ]
邹华耀 [1 ]
张树林 [2 ]
付晓飞 [3 ]
机构
[1] 中国石油大学石油天然气成藏机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 中国地质大学资源学院
[3] 大庆石油学院
关键词
断裂输导体系; 断裂带内部结构; 动力学机理; 油气优势通道;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断裂输导体系的内部结构、动力学机理、输导能力的控制因素、流体活动特征的识别、与其有关的优势通道等方面进行了综述。脆性断裂带内部的流体输导通道包括伴生裂缝、无黏结力的断层岩带和诱导裂缝3种类型,塑性断裂带只具有断裂伴生裂缝一种类型的输导通道。断裂带流体排驱的动力学机理包括突发性构造事件、超压与构造活动联控、超压主导和浮力驱动4种基本类型。气烟囱、沸腾包裹体、MnO等微量元素与包裹体均一温度异常等是判断或追踪断裂带流体活动特征的有效指标。与断裂输导体系有关的优势通道包括流向优势和断面优势两种类型,它们对油气的分布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最后提出了断裂输导体系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引用
收藏
页码:51 / 56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超压盆地生烃作用动力学与油气成藏机理.[M].郝芳等著;.科学出版社.2005,
[2]  
油气成藏定量模式.[M].庞雄奇等著;.石油工业出版社.2003,
[3]  
油气二次运移和聚集物理模拟.[M].曾溅辉;金之钧等著;.石油工业出版社.2000,
[4]  
含油气盆地流体演化研究.[M].焦大庆等编著;.石油工业出版社.1998,
[5]  
石油与天然气运移.[M].李明诚编著;.石油工业出版社.1994,
[6]   隐蔽油气藏研究的难点和前沿 [J].
郝芳 ;
邹华耀 ;
方勇 .
地学前缘, 2005, (04) :481-488
[7]   油气优势运移通道的类型及其物理模拟实验研究 [J].
姜振学 ;
庞雄奇 ;
曾溅辉 ;
王洪玉 ;
罗群 .
地学前缘, 2005, (04) :507-516
[8]   准噶尔盆地红山嘴-车排子断裂带含油气流体活动特点地球化学研究 [J].
曹剑 ;
胡文瑄 ;
张义杰 ;
姚素平 ;
张越迁 ;
唐勇 .
地质论评, 2005, (05) :113-121
[9]   从断裂带内部结构出发评价断层垂向封闭性的方法 [J].
付晓飞 ;
方德庆 ;
吕延防 ;
付广 ;
孙永河 .
地球科学, 2005, (03) :328-336
[10]   一种有效追踪油气运移轨迹的新方法——断面优势运移通道的提出及其应用 [J].
罗群 ;
庞雄奇 ;
姜振学 .
地质论评, 2005, (02) :156-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