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熟-成熟油混合后生物标志物参数的变化特征

被引:9
作者
宋宁
林春明
陈丽萍
机构
[1]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中国石化江苏油田江苏南京,中国石化江苏油田,江苏扬州,江苏南京,江苏扬州
关键词
未成熟石油; 生物标志物; 实验; 成熟作用; 苏北盆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E125.5 [];
学科分类号
082002 ;
摘要
为研究未熟油与成熟油混合后生物标志化合物参数变化,选择苏北盆地的两个成熟度相差悬殊的油样按不同比例混合,并将混合油样进行族组分分离,对饱和烃进行了气相色谱和色谱-质谱分析。结果表明,混合样的指标与混合比例呈不同的变化规律,正烷烃和萜烷等参数与混合比大致呈线性变化,而甾烷等参数与混合比呈非线性变化。造成这一差别的原因主要是混合双方中的甾烷、萜烷、正烷烃等化合物质量分数存在的差异。通过计算证实,混合双方的化合物质量分数相差较大时,混合样中有关参数与混合比呈“非线性”变化并总是倾向于质量分数大的一方,直到低质量分数一方混入比占绝对优势时才消失,此现象被称为流体混合中的“浓度-特征贡献比”分配原理。由此说明,混合比例的确定不能仅以指标为依据,而首先要弄清有关化合物的原始质量分数,那些仅根据甾烷成熟参数认定的“未熟油”,实际可能是以成熟油为主的混合油。
引用
收藏
页码:267 / 269+282 +282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论鄂尔多斯盆地中部气田混合气的实质 [J].
陈安定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2, (02) :33-38
[2]   八面河地区“未熟—低熟油”成因探讨 [J].
庞雄奇 ;
李素梅 ;
黎茂稳 ;
金之钧 .
沉积学报, 2001, (04) :586-591
[3]   混源油气运移方向的地球化学识别 [J].
侯读杰 .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0, (04) :87-90+130
[4]   苏北盆地油气田的形成与分布特征 [J].
钱基 .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0, (04) :21-25+124
[5]   未熟油与成熟油的混源实验、混源理论图版及其应用 [J].
王文军 ;
宋宁 ;
姜乃煌 ;
宋孚庆 .
石油勘探与开发, 1999, (04) :34-37+6
[6]   中国油气地球化学理论研究进展 [J].
刘洛夫 ;
王伟华 ;
毛东风 .
地质论评, 1997, (01) :58-63
[7]   中国陆相沉积中的低熟油气资源 [J].
侯读杰 ;
王铁冠 .
石油勘探与开发, 1993, (06) :38-45
[8]  
有机地球化学研究新进展[M]. 石油工业出版社 , 梁狄刚等主编, 2002
[9]  
石油地质学[M]. 石油工业出版社 , 张厚福等编, 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