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HS相互轮回选择与玉米育种

被引:10
作者
彭泽斌
田志国
不详
机构
[1]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
[2]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 北京
[3] 北京
关键词
玉米; 改良HS相互轮回选择; 玉米育种;
D O I
10.13597/j.cnki.maize.science.2004.01.006
中图分类号
S513 [玉米(玉蜀黍)];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群体改良是现代玉米育种的基础环节,非常重要,在国外被称作前育种(Pre-breeding),是玉米种质改良创新的核心技术。为了适应玉米杂交育种的需要,必须把群体改良技术转向相互轮回选择。CIMMYT已经全面转向相互轮回选择,而沿用了几十年的全同胞、半同胞、S1、S2及改良穗行法等已很少使用。美国、印度、津巴布韦、巴西等国也逐渐转向相互轮回选择。文章详细介绍了CIMMYT重点利用的改良HS相互轮回选择技术,并提出了对方法的优化及与育种结合的方案。
引用
收藏
页码:18 / 20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中综3号玉米群体格子混合选择效果分析 [J].
彭泽斌 ;
刘新芝 ;
孙福来 .
作物学报, 2000, (05) :618-622
[2]   改良S1后代轮回选择在玉米群体改良中应用的研究Ⅱ.群体方差、配合力及杂交优势 [J].
彭泽斌 ;
刘新芝 ;
陈彦惠 ;
刘祥 .
作物学报, 1996, (04) :465-469
[3]   改良S1后代轮回选择在玉米群体改良中应用的研究Ⅰ.直接响应与相关响应 [J].
彭泽斌 ;
刘新芝 .
作物学报, 1995, (06) :695-701
[4]   混合选择与改良S1家系选择对玉米群体的改良效果研究 [J].
彭泽斌 ;
刘新芝 .
中国农业科学, 1993, (01) :22-31
[5]   玉米群体改良的改良S1综合选择法 [J].
彭泽斌 ;
刘新芝 .
安徽农业科学, 1992, (01) :2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