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皂素微波提取过程的优化及数学描述

被引:28
作者
吴雪辉 [1 ]
张喜梅 [2 ]
机构
[1] 华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
[2] 华南理工大学轻工与食品学院
基金
广东省科技计划;
关键词
微波; 提取; 油茶饼粕; 茶皂素; 数学模型;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Q423.2 [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为充分利用油茶饼粕资源,采用正交试验法探讨了影响微波提取油茶饼粕中茶皂素效果的因素,优化出茶皂素提取工艺如下:微波功率800W、辐射时间280 s、固液质量比1∶18、原料粒度小于180μm.此条件下茶皂素的得率为11.98%.在此基础上,针对影响微波提取茶皂素效果的微波功率、辐射时间、提取剂用量、原料粒度等因素,采用"黑箱方法",建立起各影响因素与茶皂素提取效果之间的综合数学模型,然后再逐渐逼近实验数据,用软件Matlab 7.3按最小二乘法原则,确定模型中的待定系数值.最后用试验结果对该模型进行验证,所得理论值和实验值之间的最大绝对误差为0.016%,说明该模型准确描述了油茶饼粕中茶皂素的微波提取过程.
引用
收藏
页码:125 / 129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Isotheasaponins B 1 –B 3 from Camellia sinensis var. sinensis tea leaves.[J].Keiko Kobayashi;Toshiaki Teruya;Kiyotake Suenaga;Yoko Matsui;Hideki Masuda;Hideo Kigoshi.Phytochemistry.2006, 13
[2]  
数学模型.[M].姜启源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  
非线性回归分析及其应用.[M].(美)[D.M.贝茨]DouglasM.Bates;(加)[D.G.沃茨]DonaldG.Watts著;韦博成等译;.中国统计出版社.1997,
[4]   我国油茶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J].
吕永来 .
中国林业产业, 2008, (10) :18-19
[5]   混合溶剂法从油茶饼粕中提取茶皂素的研究 [J].
周盛敏 ;
杨光 ;
刘灿召 .
食品科技, 2008, (09) :184-188
[6]   油茶粕中茶皂素提取工艺优化的研究 [J].
刘尧刚 ;
胡健华 ;
周易枚 .
粮油加工, 2008, (06) :80-83
[7]   微波技术在活性物质提取中的应用 [J].
姚菁华 ;
杜莹 ;
肖雷 .
生物学杂志, 2007, (06) :61-63
[8]   油茶综合利用开发前景 [J].
周薇 ;
吴雪辉 .
中国农村科技, 2006, (10) :21-23
[9]   茶皂素提取工艺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J].
张国运 ;
曹丽云 ;
吴建鹏 ;
贺海燕 ;
黄剑锋 .
日用化学工业, 2006, (03) :174-177
[10]   茶油的保健功能作用及开发前景 [J].
吴雪辉 ;
黄永芳 ;
谢治芳 .
食品科技, 2005, (08) :9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