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东、政府及管理层之间的委托代理分析

被引:5
作者
苏琦
陈法仁
彭翀
机构
[1] 中山大学
关键词
国有企业; 单重委托代理理论; 双重委托代理理论;
D O I
10.13253/j.cnki.ddjjgl.2007.02.011
中图分类号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学科分类号
0701 ; 070104 ;
摘要
传统意义上的委托代理理论是指单重委托代理理论,主要用来分析以私有产权和私有制为基础的公司制企业在经营权和所有权分离的背景下产生的公司治理问题。但在我国,国有企业从初始委托人(全体人民)到最终代理人(管理层)存在着多层的委托代理关系,企业内所有者缺位,所有权的监督比较薄弱,因此单重委托代理理论不适合用来分析我国的国有企业。运用双重委托代理理论对我国国有企业中的股东(全体人民)、政府及管理层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进行了分析而得到双重委托代理理论比单重委托代理理论更具解释力的结论。对委托代理模型的主要变量进行了讨论,并给出全民和政府分别作为委托人时的最优激励合同、政府侵占全民的租金及双重委托代理的总代理成本。
引用
收藏
页码:45 / 50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9 条
[2]   公有制企业的性质 [J].
周其仁 .
经济研究, 2000, (11) :3-12+78
[3]   股权激励的不同类型及其运用 [J].
陈卓勇 ;
吴晓波 .
改革, 2000, (03) :34-39
[4]   期权激励的机理分析与变通设计 [J].
张小宁 ;
邵建馨 .
中国工业经济, 2000, (05) :66-69
[5]   控制权作为企业家的激励约束因素:理论分析及现实解释意义 [J].
黄群慧 .
经济研究, 2000, (01) :41-47
[6]   公司治理理论与中国国有企业改革 [J].
郑红亮 .
经济研究, 1998, (10) :21-28
[7]   委托代理风险与国有企业改革 [J].
简新华 .
经济研究, 1998, (09) :47-52
[8]   所有制、治理结构及委托—代理关系———兼评崔之元和周其仁的一些观点 [J].
张维迎 .
经济研究, 1996, (09) :3-15+53
[9]   现代企业的激励机制:剩余支配权 [J].
刘小玄 .
经济研究, 1996, (05) :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