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3 条
大学生伤害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被引:19
作者:
王畅
[1
]
王声湧
[1
]
董杉
[1
]
彭淋
[1
]
代金芳
[1
]
李文浩
[2
]
董晓梅
[1
]
机构:
[1] 暨南大学医学院伤害预防与控制中心
[2] 暨南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外科学
来源:
关键词:
大学生;
伤害;
危险因素;
流行病学研究;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647 [学校管理];
R195 [卫生调查与统计];
学科分类号:
100401 ;
摘要:
目的了解大学生伤害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开展大学生伤害干预和监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2009年广州市某综合性高校在校本科生为调查对象,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1 000名在校本科生,运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大学生伤害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965份。采用χ2检验分析大学生伤害的性别、年级、专业等分布情况以及不同伤害类型、地点和致伤活动的性别分布。对可能影响大学生伤害的因素进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在调查之日的前3个月内,大学生伤害发生率为15.54%,人次发生率为25.39%,2次以上伤害占总伤害的44.67%。男生伤害发生率(20.83%)高于女生(11.26%),非独生子女(17.43%)高于独生子女(11.8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扭伤发生率最高,为6.32%。不同性别致伤情况、地点不同。男生前3位致伤情况为扭伤、碰撞/挤压伤和跌倒/坠落伤,不同于女生的扭伤、割伤和跌倒/坠落伤;男生最常见的致伤活动是在进行体育活动时,发生率为17.36%(75/432),女生是在走路时(4.88%,26/533)。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生、骑车逆行、进行自行车/滑板等特技活动是大学生伤害的危险因素;上网常进行多媒体娱乐、有网络成瘾症状等行为的大学生伤害发生少。结论大学生伤害形式主要为扭伤,男生、非独生子女及有相关风险行为者伤害的风险较高,应针对伤害的流行病学特点开展相应的行为干预。
引用
收藏
页码:98 / 101
页数:4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