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陵凹陷深层储层次生孔隙非均质性成因

被引:13
作者
陈波 [1 ]
韩定坤 [2 ]
赵海涛 [1 ]
赖志云 [1 ]
机构
[1] 长江大学油气资源与勘探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 不详
关键词
江陵凹陷; 深储层; 次生孔隙; 储层非均质性; 硬石膏胶结物; 长石溶解;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在江陵凹陷埋深超过3 000m的晚白垩纪地层发现了次生孔隙发育的砂岩储层油气藏,次生孔隙以粒间填隙物溶孔为主,但次生孔隙的发育程度存在严重的非均质性,控制了有效油气藏的形成。储层在成岩过程中受地层水pH值变化的影响,经历13个世代的胶结或溶蚀作用,其中在晚成岩期油气生成和运移过程中形成的酸性成岩环境对早成岩期生成的碳酸盐岩胶结物和储层中的长石矿物溶蚀,因而产生了大量的次生溶孔,但随后在溶孔中沉淀了不等量的硬石膏,导致了次生孔隙的非均质性。硬石膏胶结物的含量与储层岩石中长石矿物成分的含量密切相关,石英砂岩内硬石膏胶结物含量低,长石砂岩的硬石膏胶结物含量高。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储层中长石矿物的溶解为硬石膏在孔隙中的沉淀提供了物质来源。
引用
收藏
页码:66 / 70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鄂尔多斯西部长6砂岩成岩演化与优质储层 [J].
王琪 ;
禚喜准 ;
陈国俊 ;
史基安 ;
王多云 .
石油学报, 2005, (05) :21-27
[2]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砂岩储层方解石胶结物特征 [J].
胡宗全 .
石油学报, 2003, (04) :40-43
[3]   鄂尔多斯盆地下奥陶统碳酸盐岩储层深埋次生孔隙研究 [J].
覃建雄,徐国盛,吴勇,成都 .
西安石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5, (04) :9-14+4
[4]   松辽盆地白垩系富长石砂岩中次生孔隙形成机制与控制因素 [J].
邢顺洤 ;
姜洪启 .
石油勘探与开发, 1991, (01) :14-21
[5]   松辽盆地北部中—深层砂岩的次生孔隙研究 [J].
周书欣 ;
卓胜广 .
地质科学, 1991, (01) :48-59+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