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欺负、受欺负行为与抑郁、自杀意念的关系

被引:56
作者
刘小群
卢大力
周丽华
苏林雁
机构
[1] 不详
[2]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精神卫生研究所
[3] 不详
关键词
欺负; 受欺负; 抑郁; 自杀意念;
D O I
10.16128/j.cnki.1005-3611.2013.01.019
中图分类号
B846 [变态心理学、病态心理学、超意识心理学];
学科分类号
040203 ;
摘要
目的:探讨初中生欺负、受欺负行为与抑郁、自杀意念的关系。方法:采用集体施测的方式,对946名7、8年级中学生进行了欺负、受欺负、抑郁和自杀意念的问卷测量。结果:参与欺负学生(欺负者、受欺负者、欺负-受欺负者)的抑郁和自杀意念水平显著高于未参与学生;其中欺负-受欺负者的抑郁和自杀意念水平最高,并显著高于受欺负者;受欺负者与欺负者的抑郁和自杀意念水平没有显著差异。在抑郁和自杀意念水平上,性别的主效应显著,但性别与欺负/受欺负身份的交互作用不显著。结论:不同欺负/受欺负身份学生的抑郁和自杀意念水平有一定差异,但总的来说,都显著高于未参与学生,应特别重视并合理干预参与欺负学生的抑郁情绪和自杀意念。
引用
收藏
页码:85 / 87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青少年自杀意念量表中文版在高中生应用的信效度分析 [J].
王学志 ;
宫火良 ;
康晓然 ;
刘雯雯 ;
董晓静 ;
马彦锋 .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1, 19 (08) :964-966
[2]   情绪问卷中文版用于中学生的信度和效度研究 [J].
曹枫林 ;
苏林雁 ;
程培霞 .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09, 17 (04) :440-442
[3]   中小学生欺负/受欺负的普遍性与基本特点 [J].
张文新 .
心理学报, 2002, (04) :387-394
[4]   Olweus儿童欺负问卷中文版的修订 [J].
张文新 ;
武建芬 .
心理发展与教育, 1999, (02) :8-12+38
[5]  
受欺负儿童的心理韧性与抑郁、焦虑的关系[D]. 李海垒.山东师范大学. 2006
[6]  
Victimisation and suicide ideation in the TRAILS study: specific vulnerabilities of victims[J] . Catherine M.Herba,Robert F.Ferdinand,TheoStijnen,RenéVeenstra,Albertine J.Oldehinkel,JohanOrmel,Frank C.Verhulst.Journal of Child Psychology and Psychiatry . 2008 (8)
[7]   Bullying behavior and associations with psychosomatic complaints and depression in victims [J].
Fekkes, M ;
Pijpers, FIM ;
Verloove-Vanhorick, SP .
JOURNAL OF PEDIATRICS, 2004, 144 (01) :17-22
[8]  
Bullying, Depression, and Suicidal Ideation in Finnish Adolescents: School Survey[J] . Riittakerttu Kaltiala-Heino,Matti Rimpel?,Mauri Marttunen,Arja Rimpel?,P?ivi Rantanen.BMJ: British Medical Journal . 1999 (7206)
[9]  
Bullying at school: what we know and what we can do .2 Olweus D. Blackwell . 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