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平原北部地下水埋深浅地区不同灌木的水分来源

被引:14
作者
朱林 [1 ,2 ]
许兴 [1 ]
毛桂莲 [3 ]
机构
[1] 不详
[2] 宁夏大学西北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3] 不详
[4]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
[5] 宁夏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6] 不详
关键词
地下水利用; 宁夏平原; 盐碱地; 灌木; 稳定氢氧同位素;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718.4 [树木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宁夏平原北部引黄灌区地下水埋深浅是该地区土壤盐碱化的主要原因, 种植耐盐植物可以吸收利用地下水, 在降低地下水位的同时可以减少对地面灌溉的依赖。为了分析银川平原北部4种灌木对不同水源的利用特征, 于2010年生长季测定了灌溉前后20年生多枝柽柳(Tamarix ramosissima)、3年生多枝柽柳、3年生宁夏枸杞(Lycium barbarum)和3年生四翅滨藜(Atriplex canescens)木质部水及不同潜在水源稳定氧、氢同位素组成(δ18O和δD), 应用IsoSource同位素线性混合模型估算了不同灌木对不同水源的利用率。同时测定了0–200 cm土壤剖面的全盐含量、含水量和pH值以及灌溉前后光合气体交换参数。结果表明: 不同深度土壤水δ18O和δD值存在较大差异, 并呈规律性变化。土壤水δ18O和δD值随深度加深呈逐渐降低的趋势。灌溉后80 cm以上土壤水δ18O和δD值低于灌溉前。无论灌溉前还是灌溉后, 20年生多枝柽柳与3年生灌木相比具有更低的δ18O和δD值。灌溉前, 3年生多枝柽柳、宁夏枸杞和四翅滨藜主要利用表层土壤水(70.1%、52.3%和48.9%); 20年生多枝柽柳对地下水的利用率最高(21.5%)。灌溉后, 3年生多枝柽柳和宁夏枸杞对80–140 cm土壤水利用率较高(59.5%和58.8%)。20年生多枝柽柳对地下水的利用率最高(18.3%)。灌溉前, 20年生多枝柽柳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显著高于其他3种灌木, 灌溉后3年生四翅滨藜净光合速率最高。灌溉对3年生多枝柽柳和宁夏枸杞的净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有显著影响。无论灌溉前还是灌溉后, 3年生四翅滨藜瞬间水分利用效率均高于其他3种灌木。研究表明, 不同灌木在不同水分条件下水分利用策略不同, 这主要与植物种类及树龄有关。灌溉前幼龄多枝柽柳凭借其对干旱较强的忍耐能力利用浅层不饱和土壤水, 灌溉后其又转而利用中层土壤水, 表现出潜水湿生植物的特征, 主要吸收利用深层土壤水分, 对灌溉反应不明显。
引用
收藏
页码:618 / 628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25 条
[1]   不同降水条件下两种荒漠植物的水分利用策略 [J].
周雅聃 ;
陈世苹 ;
宋维民 ;
卢琦 ;
林光辉 .
植物生态学报, 2011, 35 (08) :789-800
[2]   宁夏不同类型盐渍化土壤水溶盐含量与其电导率的关系 [J].
何文寿 ;
刘阳春 ;
何进宇 .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10, 28 (01) :111-116
[3]   两种盐生植物解剖结构的生态适应性 [J].
公维昌 ;
庄丽 ;
赵文勤 ;
田中平 .
生态学报, 2009, 29 (12) :6764-6771
[4]   西北干旱地区大气降水δ18O的特征及水汽来源(英文) [J].
柳鉴容 ;
宋献方 ;
孙晓敏 ;
袁国富 ;
刘鑫 ;
王仕琴 .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2009, 19 (02) :164-174
[5]   共生条件下三种荒漠灌木的根系分布特征及其对降水的响应 [J].
徐贵青 ;
李彦 .
生态学报, 2009, 29 (01) :130-137
[6]   三种荒漠灌木根系的构形特征与叶性因子对干旱生境的适应性比较 [J].
蒋礼学 ;
李彦 .
中国沙漠, 2008, (06) :1118-1124
[7]   西双版纳石灰山热带季节性湿润林内几种植物的水分利用策略 [J].
李鹏菊 ;
刘文杰 ;
王平元 ;
李金涛 .
云南植物研究, 2008, (04) :496-504
[8]   柽柳的耐盐能力及其对滨海盐渍土的改良效果研究 [J].
张立宾 ;
宋曰荣 ;
吴霞 .
安徽农业科学, 2008, (13) :5424-5426
[9]   宁夏盐碱地现状及改良措施综述 [J].
李茜 ;
孙兆军 ;
秦萍 .
安徽农业科学, 2007, (33) :10808-10810+10813
[10]   3种枸杞耐盐碱性的比较 [J].
程广有 ;
侯杰 ;
唐晓杰 ;
周喜云 .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07, (11) :4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