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预报回顾与展望

被引:34
作者
张国民
张晓东
吴荣辉
江在森
刘杰
张永仙
李刚
黎明晓
机构
[1] 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中国地震台网中心,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中国地震台网中心,中国地震台网中心,中国地震台网中心,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北京,,北京,,北京,,北京,,北京,,北京,,北京,,北京,
关键词
地震预报; 回顾; 展望;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315.75 [地震预报];
学科分类号
070801 ;
摘要
回顾了古代的地震记录和研究,中国20世纪以来经历的几个阶段的发展进程和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包括初期的地震考察、新中国的地震预报开展、地震预报的大发展、90年代新技术发展几个阶段,全面系统的总结分析预报实践的经验与教训,并展望未来地震预报持久科学探索的长远发展。
引用
收藏
页码:39 / 53
页数:15
相关论文
共 22 条
[1]   地震预报研究的发展展望 [J].
张国民 ;
尹京苑 .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2003, (04) :83-90
[2]   地震预报科学发展需要新思维和新的观测手段 [J].
张晓东 .
地震, 2002, (02) :9-12
[3]   我国地震监测预报研究的主要科学进展 [J].
张国民 .
地震, 2002, (01) :2-8
[4]   我国地震科技进步的回顾与展望(一) [J].
陈章立 .
中国地震, 2001, (03) :3-17
[5]   40年来我国地震监测预报工作的主要进展 [J].
梅世蓉 .
地球物理学报, 1994, (S1) :196-207
[6]   地震预测研究概况 [J].
陈运泰 .
地震学刊, 1993, (01) :17-23+85
[7]   中国地震科学史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J].
吴忠良 .
国际地震动态, 1993, (03) :8-11
[8]   构造地震的前兆理论——震源孕育的膨胀—蠕动模式 [J].
牛志仁 .
地球物理学报, 1978, (03) :199-212
[9]   震源孕育模式的初步讨论 [J].
郭增建 ;
秦保燕 ;
徐文耀 ;
汤泉 .
地球物理学报, 1973, (01) :43-48
[10]   河北滦县地震 [J].
王竹泉 .
地质论评, 1947, (Z1) :85-94+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