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论流体势及其与圈闭和油气藏关系

被引:4
作者
许浚远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资源学院
关键词
流体势; 测势面; 水动力圈闭; 油水界面; 向斜-水动力油气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在Hubbert(1953)关于流体势和圈闭的经典论文基础上,从流体势计算的基本原理出发,论证了气势与水势、油势计算表达式的具体形式是不同的,如等地温梯度的静水压力场中理想气体的势包含压力的对数函数与线性函数之和,而不只是包含压力的线性函数。表述了同一求势面所对应的测势面对于不同流体是不同的;指出了圈闭的溢出点通常是等势面与非渗透层面交线的切点;应用简洁的数学分析方法,推导了地下水三维流动情形下油(气)等势面某点切平面坡度与水头、渗滤速度关系的表达式,其中坡度绝对值与渗滤速度关系的表达式为:tanθ=v2x+v2y/|vf+vz|,其中vf=K[ρw-ρ(p)]g/μ,式中:θ为切平面的倾角;vx、vy和vz分别为沿坐标轴ox、oy和oz方向的渗滤速度分量;K和μ分别为渗透率和水的动力黏度;ρw、ρ(p)分别为水和油(气)的密度。根据这些基础性的分析,对被广泛引用的Levorsen(1954)的背斜-水动力复合油藏中水头与油水界面产状的关系示意图进行了两点修改:将油水界面改为曲面、将油水界面处油藏的测势面改为高于油水界面处水的测势面的水平面;对向斜部位聚集油气的水动力条件进行了讨论,认为只有两(各)翼水流都向下流动且水流强度中等条件下才能在向斜部位聚集油气。
引用
收藏
页码:57 / 64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M].陈昭年; 主编.地质出版社.2005,
[2]  
石油地质学.[M].张金亮;常象春主编;.石油工业出版社.2004,
[3]  
石油地质学.[M].张厚福等编;.石油工业出版社.1999,
[4]  
石油与天然气运移.[M].李明诚编著;.石油工业出版社.1994,
[5]  
石油地质流体力学分析基础.[M].陶一川编著;.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3,
[6]  
石油地质学.[M].张厚福;张万选主编;.石油工业出版社.1989,
[7]  
天然气地质学.[M].陈荣书;袁炳存编;.武汉地质学院出版社.1986,
[8]  
石油地质学.[M].潘钟祥 主编.地质出版社.1986,
[9]   莺歌海盆地流体势场演化对天然气运聚的控制 [J].
金博 ;
刘震 ;
何汉漪 ;
李绪深 .
新疆石油地质, 2005, (01) :25-28
[10]   石油与天然气运移研究综述 [J].
李明诚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0, (04) :3-1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