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提斯喜马拉雅打拉花岗岩的锆石SHRIMP U-Pb定年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61
作者
戚学祥 [1 ]
曾令森 [1 ]
孟祥金 [2 ]
许志琴 [1 ]
李天福 [1 ]
机构
[1] 中国地质科学院院地质研究所国土资源部大陆动力学实验室
[2]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关键词
特提斯喜马拉雅; 打拉花岗岩; 碰撞作用; 锆石 SHRIMP U-Pb 定年;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97.3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打拉花岗岩侵位于也拉香波穹隆边部早古生代浅变质岩中,其锆石 SHRIMP U-Pb 定年结果表明,锆石新生边的年龄为44.31±0.36Ma(MSWD=0.69),代表了岩浆侵位时代,锆石内部继承性核的年龄值变化在1943~526Ma 之间,代表了碎屑锆石的年龄,反映出这些继承性锆石核的多种来源。花岗岩中白云母等过铝质矿物的出现、刚玉(C)标准矿物含量>2%、A/CNK>1.1,稀土和微量元素配分模式与上地壳和也拉香波穹隆核部的高级变质岩相似,Th 强烈富集和 Nb 明显亏损等表明该岩体强烈过铝,具 S 型花岗岩的地球化学属性,其源区可能为喜马拉雅中下地壳岩石。Yb-Ta、(Y+Nb)-Rb、CaO-(TFeO+MgO)和 SiO2-(TFeO/(TFeO+MgO))构造环境判别图解表明,该岩体形成于陆陆碰撞环境。结合岩体的锆石SHRIMP 定年结果及岩体产出的区域地质背景,我们认为打拉花岗岩体侵位于印度与欧亚大陆主碰撞阶段,岩浆的形成与两大陆的碰撞导致地壳缩短加压升温引起喜马拉雅中下地壳部分熔融有关,是俯冲碰撞带下盘对陆-陆主碰撞作用的响应。
引用
收藏
页码:1501 / 1508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7 条
[21]  
Geochemistry of trace elements in igneous rocks. Li CN. Publishing House in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 1992
[22]  
Laguigangri leucogran-ites and its relation with laguigangri metamorphic core com-plexin Sajia,South Tibet. Zhang J Y,Liao Q A,Li D W,et al. Earth Science:Journal of China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 2003
[23]  
Cenozoic Volcanism in Tibet: Evidence for a Transition from Oceanic to Continental Subduction. Ding L, Kapp P, Zhong D L, et al. Journal of Petrology . 2003
[24]   藏南萨迦拉轨岗日淡色花岗岩特征及与变质核杂岩的关系 [J].
张金阳 ;
廖群安 ;
李德威 ;
张雄华 ;
袁晏明 .
地球科学, 2003, (06) :695-701
[25]   印度—亚洲大陆主碰撞过程的火山作用响应 [J].
莫宣学 ;
赵志丹 ;
邓晋福 ;
董国臣 ;
周肃 ;
郭铁鹰 ;
张双全 ;
王亮亮 .
地学前缘, 2003, (03) :135-148
[26]   西藏高原冈底斯斑岩铜矿带辉钼矿Re-Os年龄:成矿作用时限与动力学背景应用 [J].
侯增谦 ;
曲晓明 ;
王淑贤 ;
高永丰 ;
杜安道 ;
黄卫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3, (07) :609-618
[27]   藏南拆离系 [J].
陈智梁,刘宇平 .
特提斯地质, 1996, (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