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对电子书包的理解及态度研究

被引:8
作者
张立春 [1 ]
焦建利 [2 ]
机构
[1] 信阳师范学院课程与教学改革研究所
[2] 华南师范大学未来教育研究中心
关键词
电子书包; 态度; 理解; 调查研究;
D O I
10.13811/j.cnki.eer.2015.05.006
中图分类号
G434 [计算机化教学];
学科分类号
040110 ;
摘要
笔者通过问卷调查法与访谈法对佛山市77位中小学教师进行调查,研究发现,在教师对电子书包理解维度上:八成教师对电子书包内涵有一致性的理解,都认为是硬件和数字资源的集合体;男性比女性在电子书包应用方面学习能力强;教师虽然认可电子书包的价值,但更喜欢传统教学方式。态度维度上:总体上教师对电子书包所持的态度是积极的;教师希望学生用电子书包进行自主学习,但又担心学生用电子书包娱乐。通过调查研究,笔者提出以下建议:学校内部及学校之间加强电子书包应用经验交流与合作;教育局和学校政策上多鼓励师生应用电子书包;教师不断更新教学观念并且教师之间要相互协作。
引用
收藏
页码:46 / 52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基于Pad的一对一数字化学习BA4C模型 [J].
焦建利 ;
周晓清 .
电化教育研究, 2015, 36 (01) :9-17
[2]   美国iPad项目及其对中国电子书包的启示 [J].
郁晓华 .
开放教育研究, 2014, 20 (02) :46-55
[3]   电子书包的系统构建与教学应用研究 [J].
胡卫星 ;
张婷 .
现代教育技术, 2011, 21 (12) :120-123
[4]   大脑学习探秘——认知神经科学研究进展 [J].
汪晓东 ;
张立春 ;
肖鑫雨 .
开放教育研究, 2011, 17 (05) :40-51
[5]   视觉学习研究进展 [J].
何秋琳 ;
张立春 .
开放教育研究, 2011, 17 (04) :23-33
[6]   “电子书包”的遐想 [J].
黎加厚 .
远程教育杂志, 2011, 29 (04) :111-111
[7]   电子书包系统及其功能建模 [J].
祝智庭 ;
郁晓华 .
电化教育研究, 2011, (04) :24-27+34
[8]   理解的维度之探讨 [J].
何晔 ;
盛群力 .
开放教育研究, 2006, (03) :28-34
[9]  
态度与行为[M].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 (美) 艾肯 (Aiken,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