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新兴”权利的信访权

被引:27
作者
任喜荣
机构
[1] 吉林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默示; 宪法文本; 实证法; 信访; 人民来信来访; 请愿权; 新兴;
D O I
10.16390/j.cnki.issn1672-0393.2011.04.013
中图分类号
D922.182.1 [民政事业管理法令]; D921 [国家法、宪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3 ;
摘要
虽然信访并未明确规定于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及相关的法律之中,但信访制度一直存在,并在现实生活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为了更好地保障信访人的合法权益,维护信访秩序,国务院于2005年1月修订了《信访条例》,随后,各地也陆续出台了有关信访的地方性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然而,当前的信访实务却存在着许多误区,信访行为人、信访接待和处理机关等主体对信访制度的认识各异,进而在适用该制度时采取了多样的行为方式。这在实践中造成的直接后果之一就是信访频发,甚至形成"信访洪峰",严重背离了《信访条例》等法规颁布的初衷。如何更好地处理现实生活中出现的信访事件,进而更好地发挥信访制度保障信访人的合法权益、维护信访秩序的功能就成为法学界高度关注的问题。本组笔谈的作者分别立足于法理学、宪法学和行政法学等学科领域,对信访制度尤其是其属性与功能进行了理论上的检讨,期望对我国当前的信访理论研究和实务决策有所裨益。
引用
收藏
页码:37 / 41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信访制度存在的基础及其功能定位 [J].
张曙光 .
经济研究导刊, 2011, (02) :205-206
[2]   信访制度存废浅探 [J].
李炳炎 .
长江论坛, 2010, (06) :48-51
[3]   信访制度成本:一个中国式社会问题 [J].
陈丰 .
东南学术, 2010, (06) :104-109
[4]   信访权与请愿权之比较研究 [J].
张普一 .
西部法学评论, 2010, (03) :94-99
[5]   新兴权利论纲 [J].
姚建宗 .
法制与社会发展, 2010, 16 (02) :3-15
[6]   论信访权的宪法地位 [J].
沈桥林 ;
李洁 .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26 (02) :42-46
[7]   论信访权利与信访制度——从比较法视角的一种考察 [J].
林来梵 ;
余净植 .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8, (03) :26-33
[8]   作为默示性宪法权利的隐私权 [J].
朱应平 .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 (04) :34-37
[9]   权利的迷思:法秩序中的信访制度 [J].
朱最新 ;
朱孔武 .
法商研究, 2006, (02) :78-84
[10]   当代中国农民的信访权 [J].
周作翰 ;
张英洪 .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2006, (01) :7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