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生态系统特征及其自净化能力研究现状与发展

被引:31
作者
杨丽蓉 [1 ,2 ]
陈利顶 [1 ]
孙然好 [1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关键词
河道生态系统; 河道水体; 河岸带; 自净化能力;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178 [水生生物生态学和地理学];
学科分类号
071004 ;
摘要
河道生态系统包括河道水体和河岸带两大部分,具有净化水体、降低污染物浓度的功能。研究河道生态系统的自净化能力对河道生态系统的健康评价及水环境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该领域的研究主要侧重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运用水质模型的方法模拟评价河道水体的自净化能力,另一方面则是研究河岸植被缓冲带对净化水体的作用。系统总结了目前研究的特点与不足,指出了今后应该重视的研究领域,主要包括:(1)应加强研究陆地生态系统空间异质性对河道自净化能力的影响研究;(2)需要系统解剖河道剖面形态结构与空间布局对河道水质自净化能力的影响;(3)重视面向外部复杂环境的参数获取方法的研究;(4)综合河岸生态系统与河道水体生态系统,系统研究非点源污染在陆-水迁移和水体运移中河道生态系统自净化能力的时空变化特征,从而为开展河道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河道生态系统管理提供科学的依据。
引用
收藏
页码:5066 / 5075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62 条
[1]   水质模型科学性内涵的探讨 [J].
邓义祥 ;
富国 ;
于涛 .
环境科学与管理, 2008, (02) :29-31
[2]   大清河河口水体自净能力实验 [J].
谭夔 ;
陈求稳 ;
毛劲乔 ;
李伟峰 .
生态学报, 2007, (11) :4736-4742
[3]   河岸带对陆地水体氮素输入的截流转化作用 [J].
王庆成 ;
于红丽 ;
姚琴 ;
韩壮行 ;
乔树亮 .
应用生态学报, 2007, (11) :2611-2617
[4]   帽儿山林场不同河岸带植被类型土壤水分-物理性质 [J].
崔东海 ;
韩壮行 ;
姚琴 ;
乔树亮 ;
纪萱 .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07, (10) :42-44
[5]   河岸带净化水质及其生态功能与恢复研究进展 [J].
张凤凤 ;
李土生 ;
卢剑波 .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07, (S2) :459-464
[6]   河岸荆三棱带改善河水水质的中试研究 [J].
李睿华 ;
管运涛 ;
何苗 ;
胡洪营 ;
蒋展鹏 .
环境科学, 2007, (06) :1198-1203
[7]   河岸混合植物带改善河水水质的现场研究 [J].
李睿华 ;
管运涛 ;
何苗 ;
胡洪营 ;
蒋展鹏 .
环境工程学报, 2007, (06) :60-64
[8]   浅水水体生态修复的数值模拟 [J].
王艳 ;
彭虹 ;
张万顺 ;
陈文祥 ;
冯桃辉 .
人民长江, 2007, (01) :98-100
[9]   防城湾的环境特征及其水体自净特点分析 [J].
何本茂 ;
韦蔓新 .
海洋环境科学, 2006, (S1) :64-67+78
[10]   铁山港湾水体自净能力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初探附视频 [J].
何本茂 ;
韦蔓新 .
海洋湖沼通报, 2006, (03) :2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