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异化的社会学分析

被引:14
作者
曲文勇
张谚
机构
[1] 黑龙江大学社会学系
关键词
数字化生存; 网络社会; 网络异化; 媒介素养;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C912 [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 G206 [传播理论];
学科分类号
1407 ;
摘要
数字化宣告了一个新时代的来临——它改变着人类的生存状态。它在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乐趣、工作带来效率、生存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异化。具体表现为人的虚拟化、生理和智力的衰退、价值精神缺失,甚至是主体性弱化和工具化。导致这些异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网络的虚拟化是前提,社会经济的发展是条件,法律规范和制度的缺失是其滋生的温床。重建数字化乐园不仅仅需要建立网络制度规范,对技术的扬弃也同样重要。同时,需要网络媒介素养教育的介入,促进和锻炼个体自主性的建立,以更好地利用网络。
引用
收藏
页码:114 / 117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由“网络暴民”现象引发的对媒介素养教育的思考 [J].
冷冶夫 ;
刘新传 .
东南传播, 2008, (09) :30-32
[2]  
透视网络语言异化现象 再论高校网络教育[J]. 罗贵榕.西南科技大学高教研究. 2008(01)
[3]  
透视网络语言异化现象 再论高校网络教育[J]. 罗贵榕.西南科技大学高教研究. 2008 (01)
[4]   谈数字化生存状态下的网络伦理问题 [J].
朱国萍 .
商业时代, 2008, (06) :70-71
[5]   网络主体异化的原因分析附视频 [J].
孙海亮 ;
严耕 .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 (03) :17-20
[6]   简论网络环境下人的异化与复归 [J].
袁红照 .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4, (04) :50-52
[7]   网络社会——人类生存理想的乌托邦 [J].
王炜 .
情报科学 , 2001, (10) :1017-1021
[8]   英国的媒介素养教育:超越保护主义 [J].
大卫·帕金翰 ;
宋小卫 .
新闻与传播研究, 2000, (02) :73-79
[9]  
数字化犯罪[M]. 辽宁教育出版社 , (英)尼尔·巴雷特(NeilBarrett)著, 1998
[10]  
数字化生存[M]. 海南出版社 , (美)尼古拉·尼葛洛庞蒂(NicholasNegroponte)著,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