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微生物不依赖于培养的基因组学研究及应用

被引:6
作者
王凤超 [1 ]
刘巍峰 [1 ]
陈冠军 [1 ]
刘春朝 [2 ]
机构
[1] 山东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微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生化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未培养微生物; 环境基因组学; 基因组文库; 功能分析筛选; 微生物生态;
D O I
10.13523/j.cb.20060915
中图分类号
Q93-3 [微生物研究与微生物实验];
学科分类号
071005 ; 100705 ;
摘要
微生物在生物圈中分布广泛,并且在地球物质循环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是约99%的微生物目前还不能通过传统的培养方法得到纯培养物(即未培养微生物),给这些未培养微生物的研究带来很大的困难。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快速发展及其在微生物研究中的广泛运用,促进了以环境中未培养微生物为研究对象的新兴学科——环境基因组学的产生和发展。在不进行相关微生物培养分离的情况下,通过从环境样品中直接提取获得所有微小生物的全部遗传物质,并构建环境基因组文库;进一步利用功能基因组学研究策略,从文库中寻找编码产生新的有生物活性产物的基因;通过对系统发育相关锚定位点基因序列分析,从而确定特定生态环境体系中未培养微生物的种类结构组成及进化地位,并最终重建该体系中微生物群体的基本物质循环模式。此外,环境基因组学也可以在对未培养微生物生理生化特性深入了解的基础上,建立发展合适的培养体系,最终获得某些特定微生物的纯培养物。对环境基因组的构建及相关分析研究策略的进展进行了综述;同时介绍了其微生物分类及在生态学研究中的应用。
引用
收藏
页码:76 / 83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59 条
[1]  
Proteorhodopsin phototrophy in the ocean. Béjà,O.,Aravind,L.,Eugene,V. Nature . 2001
[2]  
Estimating prokaryotic diversity and its limits. TP Curtis,WT Sloan,JW Scannell.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 2002
[3]  
New directions and interaction in metagenomics research. Ward N. FFMS Microbiol Ecol . 2006
[4]   宏基因组技术在开拓天然产物新资源中的应用 [J].
许晓妍 ;
崔承彬 ;
朱天骄 ;
顾谦群 ;
刘红兵 .
微生物学通报, 2005, (01) :108-112
[5]   不经培养的农田土壤微生物种群构成及系统分类的初步研究 [J].
陈灏 ;
唐小树 ;
林洁 ;
张伯生 ;
任大明 .
微生物学报, 2002, (04) :478-483
[6]   New directions and interactions in metagenomics research [J].
Ward, N .
FEMS MICROBIOLOGY ECOLOGY, 2006, 55 (03) :331-338
[7]   Metagenomics-based drug discovery and marine microbial diversity [J].
Li, X ;
Qin, L .
TRENDS IN BIOTECHNOLOGY, 2005, 23 (11) :539-543
[8]  
METAGENOMICS: Genomic Analysis of Microbial Communities[J] . Christian S. Riesenfeld,Patrick D. Schloss,Jo Handelsman. &nbspAnnual Review of Genetics . 2004
[9]   Rapid and specific identification of nitrile hydratase (NHase)-encoding genes in soil samples by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J].
Precigou, S ;
Goulas, P ;
Duran, R .
FEMS MICROBIOLOGY LETTERS, 2001, 204 (01) :155-161
[10]  
Environmental genome shotgun sequencing of the Sargasso Sea. JC Venter,K Remington,JF Heidelberg,AL Halpern,D Rusch. Science .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