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水稻品种各层叶片光合能力的比较

被引:33
作者
李霞
焦德茂
刘友良
机构
[1]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生物遗传生理研究所
[2] 南京农业大学农学院 江苏南京
[3] 江苏南京
关键词
水稻品种; 光合作用; 群体; 叶绿素荧光特性;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1.01 [];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以亚种间两系组合培矮 6 4S/E32、培矮 6 4S/ 9311、X0 7S/紫徽 10 0及三系杂交组合冈优 881、汕优 6 3和中粳 95 16为材料 ,研究水稻不同生育期单株的叶面积和 2 2 5m2 小区的叶面积系数、不同叶层的光合速率和叶绿素含量、叶绿素荧光特性 (叶绿体PSⅡ的原初光化学效率Fv/Fm、光化学猝灭参数 qP和非光化学猝灭参数qN)等的变化 ,分析上述水稻品种的群体冠层结构 ,截光特点以及不同叶层的光合生理特性。结果表明 ,参试的 6个高产水稻品种 (组合 )的冠层结构均具有分层的特点 ,形成了分层的群体光合作用特性 :上层为光合速率限制区、中层为光能截获限制区、下层为光合速率和光能截获双限区 ,但与汕优 6 3相比 ,除培矮 6 4S/E32的株型显著改善 ,类似于粳稻的冠层结构外 ,其他两系或三系杂交稻的冠层结构改善不大
引用
收藏
页码:213 / 219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高产小麦茎鞘贮藏物质利用率及其对穗贡献的基因型差异研究 [J].
魏爱丽 ;
王志敏 ;
李战友 .
华北农学报, 2002, (02) :23-29
[2]   提高作物单产的途径与对策 [J].
魏爱丽 ;
张俊平 ;
王志敏 .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01, (02) :107-110
[3]   水稻亚种间超高产杂交组合若干株型因子的比较 [J].
程式华 ;
翟虎渠 .
作物学报, 2000, (06) :713-718
[4]   大豆C4途径与光系统Ⅱ光化学功能的相互关系 [J].
李卫华 ;
卢庆陶 ;
郝乃斌 ;
戈巧英 ;
张其德 ;
蒋高明 ;
杜维广 ;
匡廷云 .
植物学报, 2000, (07) :689-692
[5]   光强对4种亚热带森林植物光合电子传递向光呼吸分配的影响 [J].
林植芳 ;
彭长连 ;
孙梓健 ;
林桂珠 .
中国科学C辑:生命科学, 2000, (01) :72-77
[6]   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的意义及讨论 [J].
张守仁 .
植物学通报, 1999, (04) :444-448
[7]   田间小麦叶片光合效率日变化与光合“午睡”的关系 [J].
许大全 ;
丁勇 ;
武海 .
植物生理学报, 1992, (03) :279-284
[8]   主要农作物光合特性解析与在生产上的应用 Ⅲ.小麦不同生育阶段限制光合能力的主要环境因素 [J].
焦德茂 .
江苏农业科学, 1983, (12) :17-19
[9]  
动态光合作用[M]. 科学出版社 , 沈允钢等著, 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