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河流域降水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18
作者
李海燕 [1 ,2 ]
王可丽 [1 ]
江灏 [1 ]
于涛 [1 ,2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关键词
黑河流域; 降水; 气候变化; 局地影响因子; 大尺度环流; 地形;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26.61 [普通降水];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归纳总结了黑河流域降水方面已有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流域降水的时空变化规律及降水的影响因子分析两个方面.在降水变化研究方面,对整个流域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与上游祁连山区降水的变化特征分析已有不少工作;在降水影响因子研究方面,对上游祁连山区地形与降水的关系研究在逐步开展;水分条件、气候变化、人类活动与流域降水的关系研究也取得了一些进展.这些研究使我们对流域的气候特征、降水分布情况及降水的地形影响等方面有了一定的了解.为更全面、深入地研究黑河流域降水机理奠定了基础,但仍需在以下两个方面展开深入细致地研究:1)与大尺度环流系统变化有关的水汽来源及输送对黑河流域降水的影响;2)与地形有关的局地因子对黑河流域降水的影响.
引用
收藏
页码:334 / 341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57 条
[11]  
地形对降水影响的研究[M]. 气象出版社 , 林必元,张维桓等著, 2001
[12]   地形对青藏高原丰枯水年雨季降水量空间分布的影响 [J].
张杰 ;
李栋梁 ;
何金梅 ;
王小燕 .
水科学进展, 2007, (03) :319-326
[13]   祁连山区空中水资源研究 [J].
张良 ;
王式功 ;
尚可政 ;
杨德保 .
干旱气象, 2007, (01) :14-20+47
[14]   次网格积雪参数化在祁连山区斑状积雪带模拟中的应用 [J].
刘伟 ;
高艳红 ;
柳媛普 ;
程国栋 .
冰川冻土, 2007, (01) :91-99
[15]  
祁连山夏季地形云结构和云微物理过程的模拟研究(I):模式云物理方案和地形云结构[J]. 刘卫国,刘奇俊.高原气象. 2007(01)
[16]  
祁连山夏季地形云结构和云微物理过程的模拟研究(II):云微物理过程和地形影响[J]. 刘卫国,刘奇俊.高原气象. 2007(01)
[17]   地形因素对降水分布影响的研究 [J].
陈贺 ;
李原园 ;
杨志峰 ;
沈珍瑶 .
水土保持研究, 2007, (01) :119-122
[18]   黑河流域气候变化的水文水资源效应 [J].
张凯 ;
王润元 ;
韩海涛 ;
王小平 ;
司建华 .
资源科学, 2007, (01) :77-83
[19]   用Aqua/CERES反演的云参量估算西北区降水效率和人工增雨潜力 [J].
陈乾 ;
陈添宇 ;
张鸿 .
干旱气象, 2006, (04) :1-8
[20]   地形对降水影响的数值试验 [J].
陈潜 ;
赵鸣 .
气象科学, 2006, (05) :484-4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