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荷化学成分及促进透皮吸收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11
作者
韩健
机构
[1] 南京理工大学医院
关键词
薄荷; 分析; 皮肤吸收;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282.71 [植物药];
学科分类号
100703 ;
摘要
<正>薄荷为唇形科植物薄荷的地上干燥部分。本草纲目载:“薄荷,人多载莳,二月宿根生苗,清明前后分之。方茎赤色,其叶对生,初莳形长而头圆,及长则尖,吴、越、川、湖人多以代茶。苏州所莳者,茎小而气芳,江西者稍粗,川蜀者更粗,入药以苏产为胜。野生者,茎叶气味都相似”。中国药典2000版对其性状作了更加详细的叙述:“本品茎呈方柱形,有对生分枝,长15-40cm,直径0.2-0.4cm;表面紫棕色或淡绿色,棱角处具茸毛,节间长2-5cm;质脆,断面白色,髓部中空。叶对生,右短柄;叶片皱缩卷曲,完整者展平后呈宽披针形、长椭圆形或卵形,长2-7cm;宽1-3cm;上表面深绿色,下表面灰绿色,稀被茸毛,有凹点状腺鳞。轮伞花序腋生,花萼钟状,先端5齿裂,花冠淡紫色。揉搓后有特殊清凉香气,味辛凉”。薄荷的用途很广,可用于医药、食品、化妆品、香料、烟草工业等。作为中药,其味辛凉,归肺、肝经。宣散风热,清头目,透疹。用于风热感冒,风温初起,头痛,目赤,喉痹,口疮,风疹,麻疹,胸胁胀闷。透皮治疗系统(TSS)是指在皮肤表面给药后药物以一定速率通过皮肤经毛细血管吸收进入人体循环而产生药效的一类制剂。具有可避免首过效应、不受体内pH值等复杂因素影响、减少给药次数、可持续控释给药速度避免口服给药引起血药浓度峰谷现象等优点,因此已成为国内外药物研究的重点。但是由于皮肤的屏障作用,以及药物本身的理化性质等因素,许多药物穿过皮肤的渗透速率很低,很难达到有效的治疗浓度。近年来透皮吸收促进剂已成为增加药物透皮吸收的首选方法,是许多药物透皮治疗系统的重要环节。研究证实,薄菏可增加药物的吸收率,对药物的透皮吸收有促进作用。现就国内外对薄荷所含成分及其促进透皮吸收作用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引用
收藏
页码:109 / 110
页数:2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促透剂对青藤碱凝胶经皮渗透作用的研究 [J].
张先洲 ;
周健 ;
何文 ;
吴峰 .
中草药, 2004, (10) :41-43
[2]   薄荷脑对维生素E乳膏透皮吸收的影响 [J].
陈雅 ;
何凤慈 ;
刘华 .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04, (01) :58-59
[3]   薄荷中微量元素的测定 [J].
陈秋林 ;
姚成 .
广东微量元素科学, 2003, (09) :56-59
[4]   薄荷脑和冰片对长春西汀的促渗作用 [J].
李华 ;
林建阳 ;
李嘉煜 ;
潘卫三 .
中国新药杂志, 2003, (01) :34-36
[5]   薄荷醇和氮酮对吲哚美辛体外促透作用的比较 [J].
查振中 ;
王晖 ;
冯小龙 ;
许卫铭 .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02, (01) :27-29
[6]   皮肤性状改变后薄荷醇对甲硝唑透皮吸收作用的影响 [J].
许卫铭 ;
王晖 ;
冯小龙 .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02, (01) :18-20
[7]   含薄荷醇的复合促透剂促进盐酸氯丙嗪经皮吸收 [J].
王晖 ;
许卫铭 .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2001, (05) :357-359
[8]   薄荷残渣中化学成分及抗炎作用 [J].
张继东 ;
王庆琪 .
山东医药工业, 2000, (03) :34-35
[9]   薄荷醇促进酮康唑透皮吸收的研究 [J].
朱健平 ;
杨燕 ;
王宗锐 ;
杨金英 .
华西药学杂志, 2000, (01) :36-37
[10]   薄荷脑和樟脑促透作用的比较 [J].
陈金通 ;
陈鸿清 ;
姚梅坤 .
海峡药学, 1999, (03) :5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