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区域暴雨过程综合诊断分析

被引:27
作者
王珏
梁琪瑶
易伟霞
樊李苗
机构
[1] 南阳市气象局
关键词
暴雨; 水汽通量; 螺旋度; 逆风区;
D O I
10.16765/j.cnki.1673-7148.2009.03.003
中图分类号
P458.121.1 [];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利用NCEP 1°×1°的6 h再分析资料对2008年7月22日河南省南阳市的区域性暴雨天气进行了综合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暴雨过程是中低层的西南涡在高空急流的引导下,沿着河套高压与副高之间的辐合带移出造成的。降雨的水汽供应主要来自对流层中低层,且水汽强辐合出现在强降雨前。随着对流活动的发展,水汽通量和水汽辐合都向高层发展,湿层明显增厚。在整个降雨过程中,700 hPa垂直螺旋度正值中心的位置和强度与西南涡的移动和强弱变化有很好的对应关系,垂直螺旋度正值长轴区与切变线辐合区相吻合,在某种程度上能反映出西南涡的移动和强度的演变;垂直螺旋度强弱的变化与暴雨强度变化基本一致。高层辐散、低层辐合的大气垂直结构能增强大气的抽吸作用,促进垂直上升运动的发展,反之,抑制垂直上升运动,降雨减弱。上、下层负、正垂直螺旋度耦合的结构对暴雨的发生和维持非常有利。在雷达速度PPI上,逆风区的出现预示着局地强降雨的产生。
引用
收藏
页码:10 / 14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一次大暴雨过程中高原低涡与西南低涡相互作用机制探讨 [J].
肖红茹 ;
顾清源 ;
何光碧 ;
王瑾 .
暴雨灾害, 2009, 28 (01) :14-20
[2]   湖北省两次区域性暴雨过程的对比分析 [J].
施望芝 ;
张萍萍 ;
吴涛 ;
钟敏 ;
韩琦 .
暴雨灾害, 2008, (03) :219-224
[3]   2007年7月川东北连续3场大暴雨过程的诊断分析 [J].
肖递祥 ;
顾清源 ;
祁生秀 ;
黎家全 .
暴雨灾害, 2008, (03) :231-236
[4]   江汉平原一次突发性特大暴雨的诊断分析 [J].
张端禹 ;
张兵 .
暴雨灾害, 2008, (02) :121-126
[5]   湖北省一次区域性暴雨过程的综合分析 [J].
王建生 .
暴雨灾害, 2008, (02) :154-159
[6]   2003年渭河流域一次致洪暴雨过程综合分析 [J].
梁生俊 .
暴雨灾害, 2008, (01) :32-36
[7]   “海棠”台风远距离强降水分析 [J].
范学峰 .
气象与环境科学, 2007, (04) :30-33
[8]   2005年7月30-31日新乡市连续两夜暴雨过程分析 [J].
刘朝亮 ;
王新红 ;
钟兴华 ;
叶东 ;
田春娜 ;
王颖 .
气象与环境科学, 2007, (02) :38-42
[9]   暴雨中尺度涡旋系统发生发展的诊断 [J].
陈忠明 ;
闵文彬 ;
崔春光 .
暴雨灾害, 2007, (01) :29-34
[10]   螺旋度及螺旋度方程的讨论 [J].
陆慧娟 ;
高守亭 .
气象学报, 2003, (06) :684-6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