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低碳城市规划工具——城乡生态绿地空间碳汇功能评估模型

被引:60
作者
叶祖达 [1 ,2 ]
机构
[1]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2] ARUP奥雅纳咨询服务公司
关键词
低碳城市规划; 城镇体系规划; 生态绿地空间系统; 碳贮存; 碳汇功能;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U984.115 [];
学科分类号
081303 ; 083302 ; 1204 ;
摘要
当前城市规划面对全球气候变化挑战,要推动低碳城市规划,无论在理念、工具、方法和管理手段等方面都需要创新。城乡生态绿地空间系统对大气温室气体含量产生的影响作用应该受到重视,生态系统清除碳排放的能力在城乡规划决策过程中不可忽视。本文希望通过建立以城乡生态绿地空间为本位的碳汇功能评估模型,探讨将新规划理念与方法引进法定城乡规划管理体制内:要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需要建立低碳规划工具,而以生态绿地空间为本位的低碳规划,最重要的是要确立有科学基础、有操作性的碳汇功能评价方法。本文同时以案例说明有关评价方法如何应用在空间规划方案编制中。
引用
收藏
页码:32 / 38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METHANE FLUXES FROM ARTIFICIAL WETLANDS - A GLOBAL APPRAISAL [J].
MUDGE, F ;
ADGER, WN .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1995, 19 (01) :39-55
[2]  
林业碳汇计量.[M].李怒云; 吕佳; 编译.中国林业出版社.2009,
[3]  
中国稻田甲烷排放.[M].王明星著;.科学出版社.2001,
[4]   江苏省1996年至2007年碳排放效应及时空格局分析 [J].
张秀梅 ;
李升峰 ;
黄贤金 ;
李颖 .
资源科学, 2010, 32 (04) :768-775
[5]   中国稻田CH4排放量估算研究综述 [J].
张广斌 ;
马静 ;
徐华 ;
蔡祖聪 .
土壤学报, 2009, 46 (05) :907-916
[6]   城市规划管理体制如何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J].
叶祖达 .
城市规划, 2009, 33 (09) :31-37+51
[7]   河南省实施森林碳汇项目的潜力分析 [J].
李高阳 ;
马俊青 .
安徽农业科学, 2009, 37 (04) :1833-1834
[8]   江苏省区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碳排放效应分析 [J].
李颖 ;
黄贤金 ;
甄峰 .
农业工程学报, 2008, 24(S2) (S2) :102-107
[9]   1981~2000年中国陆地植被碳汇的估算 [J].
方精云 ;
郭兆迪 ;
朴世龙 ;
陈安平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7, (06) :804-812
[10]   北京东灵山三种温带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循环 [J].
方精云 ;
刘国华 ;
朱彪 ;
王效科 ;
刘绍辉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6, (06) :533-5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