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创新背景下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

被引:2
作者
黄淑兰
机构
[1] 福建泉州仰恩大学金融学系
关键词
货币供应量; 利率; 通货膨胀定标;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822.0 [方针政策及其阐述];
学科分类号
020101 ; 020203 ; 020204 ;
摘要
金融创新改变了货币需求的稳定性和货币供给的可控性,直接影响了货币供应量这一政策中介目标的效果。从短期来看,由于我国目前金融创新层次较低,货币政策中介目标还可继续沿用货币供应量;从长远来看,金融创新的日益丰富势必影响该中介指标的可用性,因此必然要寻求其他更具适应性的中介指标,对货币政策予以调整。发展方向宜将中介目标和最终目标合而为一,转向通货膨胀定标。
引用
收藏
页码:29 / 32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不稳定的货币流通速度必然导致货币量中介目标无效吗? [J].
黄安仲 ;
张璇 .
当代财经, 2005, (09) :22-27
[3]   资产替代与货币政策 [J].
邱崇明 ;
张亦春 ;
牟敦国 .
金融研究, 2005, (01) :52-64
[4]   论金融创新形势下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 [J].
杨向阳 .
商业研究 , 2004, (06) :66-68
[5]   通胀目标法:理论分析与效用实践 [J].
艾洪德 ;
蔡志刚 .
财贸经济, 2003, (11) :34-38+96
[6]   无货币供给量变动的利率调控:我国利率市场化道路的另类选择 [J].
胡海鸥 ;
贾德奎 .
上海金融, 2003, (01) :18-20
[7]   通货膨胀目标制的理论与实践:十年回顾 [J].
柳永明 .
世界经济, 2002, (01) :23-30
[8]  
金融学[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黄达编著, 2004
[9]  
中国货币环境与货币运行研究[M]. 中国金融出版社 , 丁欣著,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