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地区秋季干旱的年代际转折及其可能原因分析

被引:21
作者
张顾炜 [1 ,2 ]
曾刚 [1 ,3 ]
倪东鸿 [1 ]
周国兵 [4 ]
机构
[1] 不详
[2]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3] 不详
[4] 大连市气象服务中心
[5] 高原大气与环境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6] 重庆市气象局
[7] 不详
关键词
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 中国西南地区; 秋季干旱; 年代际转折;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26.616 [降水引起的灾害];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采用1961~2012年中国气象局753站降水和温度资料、NCEP/NCAR全球大气再分析资料、NOAA海表温度资料等,应用观测统计分析和全球大气环流模式NCAR CAM5.1数值模拟,基于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对我国西南秋季干旱的年代际转折及其可能原因进行了分析。观测分析结果表明:(1)西南秋季干旱的主要分布型为全区一致型;西南秋季SPEI在1994年发生年代际突变,突变后(前)为偏旱(涝)期。(2)西南秋季偏旱期的主要环流特征是,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置偏西、面积偏大、强度偏强,南支槽偏弱,西南地区存在下沉运动。(3)热带东印度洋—西太平洋的海表温度年代际升高对西南秋季SPEI在1994年发生年代际突变有重要作用,该关键海区海表温度异常升高,一是会使秋季西南地区500 h Pa高度场偏高,南支槽减弱;二是产生偏强的Hadley环流,使得我国西南地区存在下沉运动;三是会在西太平洋激发气旋性环流,使我国西南地区被偏北气流控制,削弱了向我国西南地区的水汽输送,容易造成该地区的秋季干旱。应用NCAR CAM5.1全球大气环流模式进行了关键海区海表温度年代际变化的敏感性试验,验证了观测分析结果,即秋季关键海区海表温度年代际升高对西南秋季年代际变旱有重要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311 / 323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29 条
  • [1] 重庆市夏季极端旱涝成因分析
    陈欢
    王式功
    李永华
    王勇
    韩世钢
    [J].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 (01) : 120 - 128
  • [2] 重庆夏季旱涝急转与大气环流异常的联系
    张天宇
    唐红玉
    雷婷
    向波
    李永华
    [J].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 36 (01) : 79 - 87
  • [3] 西南干旱特征及其成因研究进展
    庞晶
    覃军
    [J].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 5 (02) : 127 - 134
  • [4] 西南地区东部夏季旱涝的西太平洋副高特征
    李永华
    青吉铭
    李强
    向波
    [J].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 35 (03) : 106 - 116
  • [5] 我国西南干旱研究最新进展综述
    尹晗
    李耀辉
    [J]. 干旱气象, 2013, (01) : 182 - 193
  • [6] 2009/2010年西南地区秋冬春持续干旱的成因分析
    王晓敏
    周顺武
    周兵
    [J]. 气象, 2012, 38 (11) : 1399 - 1407
  • [7] 夏季南亚高压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及其对西南地区东部旱涝的影响
    李永华
    青吉铭
    李强
    罗文莉
    [J].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 (09) : 71 - 81
  • [8] 近百年西南地区干旱的多时间尺度演变特征
    王林
    陈文
    [J]. 气象科技进展, 2012, (04) : 21 - 26
  • [9] 2009年秋至2010年春我国西南地区严重干旱的成因分析
    黄荣辉
    刘永
    王林
    王磊
    [J]. 大气科学 , 2012, (03) : 443 - 457
  • [10] 热带太平洋-印度洋海表温度变化及其对西南地区东部夏季旱涝的影响
    李永华
    卢楚翰
    徐海明
    程炳岩
    [J]. 热带气象学报, 2012, 28 (02) : 145 - 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