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夏季旱涝急转与大气环流异常的联系

被引:19
作者
张天宇
唐红玉
雷婷
向波
李永华
机构
[1] 重庆市气候中心
关键词
重庆; 夏季; 旱涝急转; 大气环流;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34 [大气环流];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利用1961—2012年期间重庆的逐月降水和同期NCEP/NCAR再分析资料、NOAA的海温、国家气候中心提供的126项环流指数等资料,结合长周期旱涝急转指数,分析了重庆旱涝急转的时间演变特征及其与同期和前期大气环流异常的联系.结果表明:重庆夏季旱涝急转事件有阶段连续性和间歇性并存的特点,年际差异大,涝转旱强度通常比旱转涝强度偏强.旱转涝年的旱期与涝转旱年的涝期比较,其环流特征为西太平洋副高偏西、偏强、面积偏大,低层垂直下沉运动较强,来自南海及西太平洋的水汽输送较弱,重庆易处于水汽输送辐散区,易少雨偏旱.而旱转涝年的涝期对比于涝转旱年的旱期来看,其环流特征为欧洲西岸的槽偏强,极涡偏弱,西太平洋副高偏强、偏西,低层垂直上升运动较强,来自南海及西太平洋的水汽输送较强,重庆易位于水汽输送辐合区,易多雨偏涝.西太平洋副高的季节内振荡的异常是重庆旱涝急转的主要原因.前期3月和4月的PDO和西风漂流区海温指数可以作为预测重庆夏季旱涝急转的一个先兆信号,前期3月和4月的PDO偏强(弱)、西风漂流区指数偏弱(强)时,重庆夏季可能易发生旱转涝(涝转旱)事件.
引用
收藏
页码:79 / 87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2011年春末夏初长江中下游地区旱涝急转成因初探 [J].
封国林 ;
杨涵洧 ;
张世轩 ;
王阔 ;
沈柏竹 .
大气科学, 2012, 36 (05) :1009-1026
[2]   2011年春夏季长江中下游地区旱涝急转特征分析 [J].
沈柏竹 ;
张世轩 ;
杨涵洧 ;
王阔 ;
封国林 .
物理学报, 2012, 61 (10) :530-540
[3]   热带太平洋-印度洋海表温度变化及其对西南地区东部夏季旱涝的影响 [J].
李永华 ;
卢楚翰 ;
徐海明 ;
程炳岩 .
热带气象学报, 2012, 28 (02) :145-156
[4]   西南地区东部夏季旱涝的水汽输送特征 [J].
李永华 ;
徐海明 ;
高阳华 ;
李强 .
气象学报, 2010, 68 (06) :932-943
[5]   西南地区东部夏季典型旱涝年的OLR特征 [J].
李永华 ;
徐海明 ;
高阳华 ;
李强 ;
白莹莹 ;
何泽能 .
高原气象 , 2009, (04) :861-869
[6]   淮河流域主汛期降水气候特征及“旱涝急转”现象 [J].
王胜 ;
田红 ;
丁小俊 ;
谢五三 ;
陶寅 .
中国农业气象, 2009, 30 (01) :31-34
[7]   东亚地区水汽输送与重庆夏季旱涝的联系 [J].
周浩 ;
刘晓冉 ;
程炳岩 .
高原气象, 2008, 27 (06) :1324-1332
[8]   旱涝急转型洪涝灾害的应对和分析 [J].
刘义权 .
水利水电快报, 2008, 29(S1) (S1) :141-142
[9]   淮北市旱涝急转型气候规律分析 [J].
张屏 ;
汪付华 ;
吴忠连 ;
朱珠 .
水利水电快报, 2008, 29(S1) (S1) :139-140+151
[10]   正常季风年华南夏季“旱涝并存、旱涝急转”之气候统计特征 [J].
吴志伟 ;
李建平 ;
何金海 ;
江志红 ;
竺夏英 .
自然科学进展, 2007, (12) :1665-16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