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噶尔盆地莫北油气藏主控因素再认识

被引:9
作者
王京红 [1 ]
靳久强 [1 ]
匡立春 [2 ]
机构
[1]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2] 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公司
关键词
弧形断裂; 油气藏类型; 主控因素; 莫北油气藏; 准噶尔盆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针对制约莫北油气藏油气储量扩展主控因素的关键问题开展研究,发现早期勘探中没有认识到低孔渗、强敏感性储层特点,未采取有效的油气层保护措施,低孔渗和高粘土矿物含量导致测井评价不准确,是漏失油气层的主要原因。在消除影响油气层测井评价的岩性、物性等因素后,建立了能够正确评价油气层的图版,新发现26井36层漏失油气层;提出燕山期弧形断裂对侏罗系三工河组二段砂泥互层中的油气起侧向封堵作用;前期采集的大面元地震资料不能满足较小断层的识别和精细刻画,采用新采集的高分辨率三维地震资料,通过叠前深度偏移、储层预测、等时格架下的变速成图等技术,搞清了砂体和弧形断裂分布,从测井重新评价发现的漏失油气层出发,指出在油气运聚方向上的弧形断裂和有利沉积微相带耦合形成油气聚集有利区,通过老井重新试油和新钻井实现储量扩展。勘探证实该方法可行、成效明显,使莫北油气藏储量扩展了近3倍。该方法对类似地区的精细勘探和油气储量扩展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165 / 174+191 +191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准噶尔盆地红车断裂带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新思路 [J].
陈轩 ;
张昌民 ;
张尚锋 ;
张利萍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10, 31 (04) :420-427
[2]   准噶尔盆地车莫古隆起内物源沉积体系探讨及勘探意义——以白垩系清水河组一段为例 [J].
侯连华 ;
王京红 ;
匡立春 ;
况军 ;
张光亚 ;
刘磊 .
地学前缘, 2009, 16 (06) :337-348
[3]   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地区滚动勘探开发技术 [J].
刘磊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9, 36 (05) :569-574
[4]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克-百断裂带石炭系油气成藏控制因素新认识 [J].
侯连华 ;
邹才能 ;
匡立春 ;
王京红 ;
张光亚 ;
况军 ;
刘磊 .
石油学报, 2009, 30 (04) :513-517
[5]   老油气区精细勘探潜力与方法技术 [J].
侯连华 ;
邹才能 ;
匡立春 ;
王京红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9, 30 (01) :108-115
[6]   准噶尔盆地腹部地区侏罗系沉积体系展布 [J].
彭勇民 ;
宋传春 ;
欧方军 ;
张福顺 ;
洪太原 ;
由伟峰 .
新疆地质, 2008, (03) :265-269
[7]   秦岭南缘大巴山褶皱-冲断推覆构造的特征 [J].
董云鹏 ;
查显峰 ;
付明庆 ;
张茜 ;
杨钊 ;
张燕 .
地质通报, 2008, (09) :1493-1508
[8]   准噶尔盆地中国石化探区油气勘探方向探讨 [J].
宋传春 ;
彭勇民 ;
乔玉雷 ;
石好果 ;
王树华 ;
庄文山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8, 29 (04) :453-459
[9]   准噶尔盆地中央坳陷带油气成藏过程分析 [J].
尹伟 ;
郑和荣 ;
徐士林 ;
马丽娟 ;
贾庆素 ;
伍新和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8, 29 (04) :444-452
[10]   准噶尔盆地车排子-莫索湾古隆起的形成演化与成因机制 [J].
何登发 ;
陈新发 ;
况军 ;
周路 ;
唐勇 ;
刘德光 .
地学前缘, 2008, (04) :4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