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噶尔盆地车排子-莫索湾古隆起的形成演化与成因机制

被引:88
作者
何登发 [1 ]
陈新发 [2 ]
况军 [2 ]
周路 [3 ]
唐勇 [2 ]
刘德光 [2 ]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
[2] 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公司
[3] 西南石油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关键词
新克拉通; 构造演化; 压扭作用; 勘探领域; 车排子-莫索湾隆起; 准噶尔盆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44.4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准噶尔地块是在前寒武纪"微"地块与环绕它的早古生代陆缘增生褶皱带的基础上经历石炭—二叠纪过渡阶段的构造演化之后固结形成的新克拉通地块。准噶尔盆地是在这一"新克拉通"之上发展起来的克拉通内坳陷盆地(T—E)与前陆盆地(N—Q)相叠加而成的叠合沉积盆地。周缘边界断裂带的多期活动与基底的非均一性使该"新克拉通地块"在后期活动强烈,集中表现在准噶尔盆地腹部于中—晚侏罗世形成了一个大型的SWW-NEE向的车排子-莫索湾隆起。该隆起经历了燕山早期(J1s)初始发育、燕山中期(J2x,J2t)强烈发育并定型、燕山晚期埋藏隐伏和喜马拉雅期掀斜消亡的完整过程。它是在中—晚侏罗世区域压扭背景之下,受周缘边界断裂带活动的控制,侏罗—白垩系构造层和石炭—三叠系构造层上下拆耦,发生镜像旋转而形成的压扭性构造带,为一形态不规则的复合性质隆起。车排子-莫索湾隆起对沉积与油气成藏有明显的制约作用,其两翼发育了一系列岩性、地层圈闭,目前发现了石南21、石南31、莫北、莫西庄和永丰等多个大中型油气田。车排子-莫索湾隆起将是准噶尔盆地腹部下一步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的重要领域。
引用
收藏
页码:42 / 55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29 条
[1]   准噶尔盆地中侏罗统西山窑组与头屯河组间不整合面特征及其油气勘探意义 [J].
何登发 ;
周路 ;
唐勇 ;
吴晓智 ;
杜社宽 .
古地理学报, 2007, (04) :387-396
[2]   准噶尔盆地车莫古隆起侏罗系剥蚀厚度恢复 [J].
周路 ;
郑金云 ;
雷德文 ;
何登发 ;
唐勇 ;
石新璞 ;
庞雷 ;
杨志力 .
古地理学报, 2007, (03) :243-252
[3]   不整合面的结构与油气聚集 [J].
何登发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7, (02) :142-149+201
[4]   断裂—岩性体油气藏特征 [J].
何登发 .
石油学报, 2007, (02) :22-28+34
[5]   关于加强流变构造学研究的建议 [J].
张国伟 ;
郭安林 .
地质科学 , 2007, (01) :10-15
[6]   准噶尔盆地腹部车-莫古隆起区隐蔽油气藏形成条件与勘探技术 [J].
武恒志 ;
孟闲龙 ;
杨江峰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6, (06) :779-785+803
[7]   准噶尔盆地腹部Y1井区隐蔽圈闭识别研究 [J].
朱允辉 ;
王离迟 ;
张福顺 ;
余建平 .
勘探地球物理进展, 2006, (06) :424-427+12
[8]  
准噶尔盆地腹部地区中—上侏罗统沉积相研究[J]. 由伟丰.中国西部油气地质. 2006(03)
[9]   准噶尔盆地腹部白垩系底部不整合特征 [J].
洪太元 ;
蔡希源 ;
何治亮 ;
王离迟 .
新疆地质, 2006, (03) :229-233
[10]  
准噶尔盆地腹部地区中—上侏罗统沉积相研究[J]. 由伟丰.中国西部油气地质. 2006 (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