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2ka来东海内陆架泥质沉积物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22
作者
肖尚斌
李安春
蒋富清
徐方建
郑范
陈忠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边缘海地质重点实验室
[3] 南海海洋研究所
基金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关键词
地球化学特征; 粒度; 因子分析; 东海内陆架;
D O I
10.19700/j.0379-1726.2005.06.006
中图分类号
P736.41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对位于东海内陆架闽浙沿岸泥质区北部的DD2孔进行了粒度分析、AMS14C年龄测试和主元素、微量元素分析,讨论了各元素含量与粒度间的关系,采用R型因子分析探讨了它们间的组合关系。研究表明,近2ka来DD2孔绝大多数主元素和微量元素含量稳定;随粒径变细大部分元素的含量呈现增加的趋势,而Sr和SiO2的含量则呈现减少的趋势;CaO、Na2O、Hf、Zr和Ti等的含量与粒径相关性很差。因子分析的结果表明,DD2孔泥的化学组成可划分为4种组合类型:分别反映沉积物中元素分布的主要特点,样品未经洗盐前处理引起主元素和微量元素组合的变化,Zr、Hf和Nb元素富集于特定粒度组分(粉砂),及钙质生物组分的加入和早期成岩过程中元素的再分配性质等。初步分析表明,Rb、Cu、Ni、V、P、Sc、Fe2O3、Cr、K2O、Nb、Co、Th、Ti和Al2O3为DD2孔中相对不活动的元素,可以将它们与现代长江、黄河沉积物作对比,进行物源分析。Ti/Zr和Cr/Th比值指示该孔沉积物主要来自于花岗质物源区。
引用
收藏
页码:57 / 66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近2ka闽浙沿岸泥质沉积物物源分析 [J].
肖尚斌 ;
李安春 ;
蒋富清 ;
尤征 ;
陈莉 .
沉积学报, 2005, (02) :268-274
[2]   东海内陆架泥区沉积物的环境敏感粒度组分 [J].
肖尚斌 ;
李安春 .
沉积学报, 2005, (01) :122-129
[3]   赣中变质岩带变泥砂质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J].
胡恭任 ;
刘丛强 ;
章邦桐 ;
唐红峰 .
地球化学, 2004, (02) :118-130
[4]   冲绳海槽南部柱状沉积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古环境意义 [J].
蒋富清 ;
李安春 ;
李铁刚 .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002, (03) :11-17
[5]   冬、夏季东海北部悬浮体分布及海流对悬浮体输运的阻隔作用 [J].
郭志刚 ;
杨作升 ;
张东奇 ;
范德江 ;
雷坤 .
海洋学报(中文版), 2002, (05) :71-80
[6]   黄、东海陆架区悬浮体输运的时空变化规律 [J].
孙效功 ;
方明 ;
黄伟 .
海洋与湖沼, 2000, (06) :581-587
[7]   东海陆架泥质区沉积地球化学比较研究 [J].
郭志刚 ;
杨作升 ;
曲艳慧 ;
范德江 .
沉积学报, 2000, (02) :284-289
[8]   东海陆架北部泥质区沉积动力过程的季节性变化 [J].
郭志刚 ;
杨作升 ;
雷坤 ;
曲艳慧 ;
范德江 .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9, (03) :168-174
[9]   长江与黄河沉积物元素组成及地质背景 [J].
杨守业 ;
李从先 .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1999, (02) :21-28
[10]   东海中陆架泥质区及其周边底质中钙、锶、钡的地球化学特征 [J].
郭志刚 ;
杨作升 ;
范德江 ;
李保利 .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8, (03) :142-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