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底侵作用和拆沉作用在南海中的指示意义

被引:6
作者
蔡周荣
夏斌
王冉
吕宝凤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关键词
底侵作用; 拆沉作用; 南海; 形成演化; 壳幔相互作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41 [地球动力学与大地构造理论]; P736 [海洋地质学];
学科分类号
070904 ; 070704 ; 0709 ;
摘要
南海位于印度板块、欧亚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之间,是世界上最大的边缘海。许多学者对其成因模式和动力学机制进行过多方面的探讨,但往往只注重地壳浅部和侧向碰撞的研究,而忽视了深部的壳幔相互作用。从地形地貌、岩石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学、岩相古地理学等地质事实出发,论述了南海存在着大规模的底侵作用和拆沉作用,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简单的以底侵作用和拆沉作用为主的壳幔相互作用模型来模拟南海的形成演化过程,指出底侵作用和拆沉作用是南海形成演化过程中深部的主要推动力,对南海的形成演化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引用
收藏
页码:48 / 52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广东三水盆地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兼论火山岩性质的时空演化和南海形成的深部过程 [J].
肖龙 ;
周海民 ;
董月霞 ;
曾广策 ;
王方正 .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2006, (01) :72-81
[2]   关于南海构造演化动力学机制研究的一点思考 [J].
夏斌 ;
崔学军 ;
谢建华 ;
王冉 .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2004, (03) :221-227
[3]   南海热流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J].
施小斌 ;
丘学林 ;
夏戡原 ;
周蒂 .
热带海洋学报, 2003, (02) :63-73
[4]   南海西北部与红河地区地球物理场及其地壳深部结构特征 [J].
江为为 ;
宋海斌 ;
胥颐 .
热带海洋学报, 2003, (02) :40-48
[5]   新生代华夏岩石圈减薄与东亚边缘海盆构造演化的年代学与地球化学制约研究 [J].
朱炳泉 ;
王慧芬 ;
陈毓蔚 ;
常向阳 ;
胡耀国 ;
谢静 .
地球化学, 2002, (03) :213-221
[7]   地幔的的热侵蚀——中国东部大陆壳体后地台活化的一种深部过程 [J].
陈国达 ;
范蔚茗 ;
杨心宜 .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1992, (01) :7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