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流域国家级保护地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国家公园廊道空间策略研究

被引:23
作者
马坤
唐晓岚
刘思源
王奕文
任宇杰
刘小涵
机构
[1] 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
关键词
长江流域; 国家级保护地; 国家公园廊道; 空间策略;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759.9 [自然保护区];
学科分类号
090705 ;
摘要
长江流域国家级保护地数量庞大、保护类型多样,为了实现对长江流域自然资源的整体保护和管理的目的,从全域尺度分析其空间分布特征是梳理长江国家公园廊道构建的重要基础。通过数理统计与ArcGIS空间分析,结合中国自然地理表征和人文地理表征,对长江流域现有8类共计996处国家级保护地空间的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长江流域国家级保护地总体呈集聚分布,并形成三江源区域、三江并流区域、川西高山高原区域、秦岭中段区域、渝西盆地区域、环洞庭湖区域、环鄱阳湖区域、黄山区域、环太湖区域9个集聚区;(2)长江流域国家级保护地主要集中在中切割高山区和中下游低山丘陵平原区,覆盖了河网密布、水资源丰富、植物种类繁多、土壤肥沃、可达性较高、人口密度适中及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东部和中部区域。基于其国家保护地空间分布特征,提出构建"长江源头—入海口"重要保护节点、"洞庭湖—鄱阳湖—巢湖—太湖"重要保护片区、"武当山—华釜山—大凉山、巫山—武陵山—药山"重要保护带的"三重要"模式与"国家公园先行区—国家级保护地聚集区—自然、社会、经济优势区—原生动植物本底"的"四层次"体系相结合的长江国家公园廊道空间策略。
引用
收藏
页码:2053 / 2069
页数:17
相关论文
共 31 条
[1]   区域发展视角下加强三江源生态保护的建议 [J].
扎西端智 ;
李云鹏 .
中国水利, 2017, (17) :41+26-41
[2]   基于自然资源生态优势的长江国家公园大廊道的构想 [J].
唐晓岚 ;
任宇杰 ;
马坤 .
环境保护, 2017, 45 (17) :38-44
[3]   保护地空间分布特征与影响因素分析——以长江中下游为例 [J].
张卓然 ;
唐晓岚 ;
贾艳艳 .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2017, 44 (03) :439-447
[5]   中国国家级保护地空间分布特征及对国家公园布局建设的启示 [J].
朱里莹 ;
徐姗 ;
兰思仁 .
地理研究, 2017, 36 (02) :307-320
[6]   探索三江源生态保护与发展的新路径——UNDP—GEF三江源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的启示 [J].
马洪波 .
青海社会科学, 2017, (01) :35-40
[7]   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研究 [J].
冯倩 ;
刘聚涛 ;
韩柳 ;
温春云 ;
胡芳 .
水生态学杂志, 2016, 37 (04) :48-54
[8]   国家公园: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保护新模式 [J].
李芬 ;
张林波 ;
李岱青 .
生态经济, 2016, 32 (01) :191-193
[9]   长江经济带开发与保护空间格局构建及其分析路径 [J].
陈雯 ;
孙伟 ;
吴加伟 ;
陈诚 ;
闫东升 .
地理科学进展, 2015, 34 (11) :1388-1397
[10]   旅游干扰对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植被及土壤特性的影响 [J].
朱芳 ;
白卓灵 .
水土保持研究, 2015, 22 (03) :3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