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盆地对郯庐断裂带同造山走滑活动的沉积响应

被引:8
作者
刘国生
朱光
牛漫兰
王道轩
宋传中
机构
[1] 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2] 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安徽合肥
[3] 安徽合肥
关键词
郯庐断裂带; 同造山走滑运动; 同位素年龄; 沉积响应; 合肥盆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42.2 [];
学科分类号
070904 ;
摘要
夹持于郯庐断裂带与大别造山带之间的合肥盆地,前侏罗纪基底上的印支期前陆逆冲断层靠近郯庐断裂带显著增多,指示了该断裂带印支期的活动。盆地内侏罗系地层在郯庐断裂带一侧出现了边缘相,并且发育了与断裂带平行的沉积中心,反映当时郯庐断裂带已出现在合肥盆地的东侧,构成了盆地东部边界,因走滑而隆升的张八岭带构成了盆地东部的物源区。位于大别造山带东缘的郯庐早期走滑糜棱岩中3个白云母的40A r/39A r坪年龄分别为(192.5±0.7)M a、(189.7±0.6)M a、(188.7±0.7)M a,代表了同造山期走滑的冷却年龄。这一系列现象表明,郯庐断裂带起源于华北与华南板块印支期的陆—陆碰撞,推断是以转换断层的型式出现。该断裂带早白垩世的左行平移是滨太平洋构造运动中的再次活动。
引用
收藏
页码:7 / 11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郯庐断裂带同造山走滑运动的40Ar/39Ar年代学证据[J]. 朱光,刘国生,W.J.Dunlap,C.Teyssier,王勇生,牛漫兰.科学通报. 2004(02)
[2]   郯庐断裂带早白垩世走滑运动中的构造、岩浆、沉积事件 [J].
朱光 ;
牛漫兰 ;
刘国生 ;
王道轩 ;
宋传中 .
地质学报, 2002, (03) :325-334
[3]   郯庐断裂带张八岭隆起段走滑运动与合肥盆地的沉积响应 [J].
刘国生 ;
朱光 ;
王道轩 ;
宋传中 ;
牛漫兰 .
沉积学报, 2002, (02) :267-273
[4]   合肥盆地形成机制与油气勘探前景 [J].
贾红义 ;
刘国宏 ;
张云银 ;
张日华 .
安徽地质, 2001, (01) :9-18
[5]   合肥盆地基底构造属性 [J].
赵宗举 ;
杨树锋 ;
陈汉林 ;
竺国强 ;
周进高 ;
不详 .
地质科学 , 2000, (03) :288-296
[6]   合肥盆地中生代充填序列及其对大别山造山作用的指示 [J].
李忠 ;
孙枢 ;
李任伟 ;
江茂生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0, (03) :256-263
[7]   大别─苏鲁碰撞造山带的地震层析成像研究──岩石圈三维速度结构 [J].
徐佩芬 ;
刘福田 ;
王清晨 ;
从柏林 ;
陈辉 ;
孙若昧 .
地球物理学报, 2000, (03) :377-385+434
[8]   合肥盆地构造演化及含油气性分析 [J].
周进高 ;
赵宗举 ;
邓红婴 .
地质学报, 1999, (01) :15-24
[9]   苏鲁超高压变质带北部地球物理调查(1)─—深反射地震 [J].
杨文采,程振炎,陈国九,胡振远,白金 .
地球物理学报, 1999, (01) :41-52
[10]   大别造山带地壳速度结构与动力学 [J].
董树文 ;
吴宣志 ;
高锐 ;
卢德源 ;
李英康 ;
何义权 ;
汤加富 ;
曹奋扬 ;
侯明金 ;
黄德志 .
地球物理学报, 1998, (03) :349-3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