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盆地中生代充填序列及其对大别山造山作用的指示

被引:55
作者
李忠
孙枢
李任伟
江茂生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
关键词
合肥盆地; 中生代充填序列; 盆-山关系; 造山作用; 大别山;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42 [构造运动];
学科分类号
070904 ;
摘要
大别山北麓合肥盆地中生代充填序列显示两个演化阶段.第1阶段为早侏罗世至晚侏罗世早期,中一晚侏罗世以出现至少4次明显的反粒序陆相碎屑沉积单元为特征,堆积了巨厚的类磨拉石建造,反映区域挤压背景下不断增强的大别山北部冲断-造山作用和临近山前的挠曲下陷.第2阶段为晚侏罗世晚期至白垩纪,其中包含两个裂陷幕,第1幕(J3)为钙碱性-碱性火山喷溢夹火山碎屑堆积,深部可能反映扬子大陆俯冲岩板折断并诱发幔源岩浆上涌;第2幕(J3~ K1)发育3000~ 3500m的大套湖相、河流相及山麓相沉积,反映区域拉张背景和强烈的山-盆差异升降运动
引用
收藏
页码:256 / 263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合肥盆地南部侏罗系砂岩碎屑组分及其物源构造属性 [J].
李忠 ;
李任伟 ;
孙枢 ;
江茂生 ;
张文华 .
岩石学报, 1999, (03) :438-444
[2]   北淮阳构造带与大别造山带的差异性隆升 [J].
杨坤光 ;
马昌前 ;
许长海 ;
杨巍然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1999, (02) :97-103
[3]   TECTONIC FRAMEWORK OF THEULTRAHIGHPRESSURE METAMORPHIC ZONE FROM THEDABIE MOUNTAINS [J].
Cong Bonn and Wang QingchenInstitute of Ge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
Scientia Geologica Sinica, 1998, (04) :449-460
[4]   大别山造山带与合肥盆地的构造耦合 [J].
王清晨 ;
从柏林 ;
马力 .
科学通报, 1997, (06) :575-580
[5]   杨山晚古生代沉积盆地成因类型及其与桐柏-大别造山带关系的探讨 [J].
李曰俊 ;
胡世玲 ;
金福全 ;
王道轩 ;
郝杰 ;
殷和平 .
地质科学, 1997, (01) :19-26
[6]  
Cooling age of Dabie orogen, China, determined by 40Ar-39Ar and fission track techniques[J]. 陈江峰,谢智,刘顺生,李学明,K.A.Foland.Science in China,Ser.B. 1995(06)
[7]   利用磷灰石裂变径迹资料反演合肥盆地古地温和估计沉降率与剥蚀率 [J].
薛爱民,杨小毛 .
地球物理学报, 1994, (06) :787-794
[8]   大别山碰撞造山带基本结构 [J].
董树文 ;
孙先如 ;
张勇 ;
黄德志 ;
王刚 ;
戴世坤 ;
于邦存 .
科学通报, 1993, (06) :542-545
[9]   大别山北麓的石炭系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J].
马文璞 .
地质学报, 1991, (01) :17-26
[10]   大别山北麓佛子岭群的特征及其形成的大地构造环境 [J].
徐贵忠 ;
郝杰 .
地质科学, 1988, (02) :97-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