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隐私期待理论的本土化适用与理论构建

被引:4
作者
高仲劭
机构
[1] 西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
关键词
合理隐私期待; 隐私权保护; 本土化; 司法实践;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13 [民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5 ;
摘要
合理隐私期待理论源于1967年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审理的"卡茨案",案中所创设的两步分析法为公民隐私权保护提供了依据。随后,美国普通法对合理隐私期待理论进行填充、改造和发展并将其运用到平等主体间的隐私侵权案件中。我国现行立法对隐私保护的规定抽象模糊,无法为司法实践提供明确的判断规则指引。我国可以借鉴美国的合理隐私期待理论将其本土化,使之成为司法实践中隐私权保护标准的判定工具。合理隐私期待理论需要将现行司法保护概况与现有学理认定相结合,通过主观隐私期待双重适用规则和客观隐私期待类型化判断的两步审查法构建起我国本土的隐私权判断标准,为司法实践中隐私侵权的审判提供工具性帮助。
引用
收藏
页码:51 / 54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个人信息:法益抑或民事权利——对《民法总则》第111条规定的“个人信息”之解读 [J].
杨立新 .
法学论坛, 2018, 33 (01) :34-45
[2]   大数据时代的隐私危机及其侵权法应对 [J].
徐明 .
中国法学, 2017, (01) :130-149
[3]   论隐私权保护范围的界定 [J].
王毅纯 .
苏州大学学报(法学版), 2016, 3 (02) :89-102
[4]   隐私权的判定——“合理隐私期待标准”的确立与适用 [J].
杜红原 .
北方法学, 2015, (06) :22-28
[5]   合理隐私期待视阈下的公共场所隐私权保护 [J].
李倩 .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 2015, 25 (06) :36-41
[6]   人格权的具体化及其保护范围·隐私权篇(上) [J].
王泽鉴 .
比较法研究, 2008, (06) :1-21
[7]   隐私权制度中的权利冲突 [J].
马特 .
法学论坛, 2006, (01) :24-27
[8]   权利哲学的基本问题 [J].
夏勇 .
法学研究, 2004, (03) :3-26
[9]  
人格权法[M]. 法律出版社 , 王利明等编著, 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