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的教学角色隐喻分析——以人工智能教育应用领域高影响力项目为例

被引:21
作者
张志祯 [1 ]
张玲玲 [2 ]
徐雪迎 [1 ]
刘佳林 [1 ]
机构
[1]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育技术学院
[2] 北京开放大学国开业务部
关键词
人工智能教育应用; 智能辅导系统; 计算机支持的合作学习; 教学代理; 高影响力项目; 教学角色; 案例研究;
D O I
10.13541/j.cnki.chinade.2019.11.003
中图分类号
G434 [计算机化教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能够自主"感知、理解、预测、行动"的人工智能是灵活强大的学习技术,在教与学过程中可以发挥多种作用。技术的灵活性为智能教学系统的设计和应用带来了挑战。合理的功能定位是人工智能技术发挥作用的前提,对其教学角色隐喻的分析对于智能教学系统的研究与利用有指导作用。本研究选择人工智能教育应用领域的高影响力项目开展了案例研究。案例研究表明,人工智能的教学角色隐喻主要有辅导者、教练、评价者、协调者、联通者、同伴和学生七种。从历史发展与现状来看,占优势的为教练、评价者和辅导者等教师隐喻。从教学的完整过程看,人工智能尚无法比肩人类教师,但在"行动中"其表现并不逊色于人类个体,在很多情况下各有千秋。受限于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在语义处理上的裹足不前,辅导者还难以像人类教师一样与学习者开展连续的自然语言对话,但教练、评价者、协调者、联通者、学生和同伴则更充分地利用了计算机的多媒体与网络数据计算、存储、交互能力,能够提供人类教师难以或无法提供的学习经验。未来,人工智能的教学角色隐喻将继续演化,呈现出分化与整合、从支持"学"到"学教"并重的总体趋势;智能教学系统中文化因素的作用将日益显性化;将更重视与学习者建立与维持长期关系;人工智能将促进学习环境的虚实融合,提高学习环境的适应性。
引用
收藏
页码:24 / 37+57+93 +57
页数:16
相关论文
共 33 条
[1]   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的实然分析:教学自动化的方法与限度 [J].
张志祯 ;
张玲玲 ;
罗琼菱子 ;
郑葳 .
中国远程教育, 2019, (03) :1-13+92
[3]   智能导学系统AutoTutor:理论、技术、应用和预期影响 [J].
高红丽 ;
隆舟 ;
刘凯 ;
徐升 ;
蔡志强 ;
胡祥恩 .
开放教育研究, 2016, 22 (02) :96-103
[4]   谈隐喻意识在英语学习者深层阅读理解中的作用 [J].
刘丹凤 ;
魏跃衡 .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07, (01) :68-71
[5]   教师的作用是什么——对教师隐喻的分析 [J].
陈向明 .
教育研究与实验, 2001, (01) :13-19+72
[6]  
人工智能简史[M]. 人民邮电出版社 , 尼克, 2017
[7]  
个人知识[M]. 上海人民出版社 , 迈克尔·波兰尼, 2017
[8]  
数学之美[M]. 人民邮电出版社 , 吴军, 2014
[9]  
人工智能[M]. 清华大学出版社 , (美) 罗素 (Russell, 2013
[10]  
社会研究方法[M]. 华夏出版社 , (美) 巴比,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