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昆仑南缘哥日卓托地区马尔争组砂岩碎屑组成、地球化学特征与物源构造环境分析

被引:36
作者
裴先治 [1 ,2 ]
胡楠 [2 ,3 ]
刘成军 [2 ]
李瑞保 [1 ,2 ]
李佐臣 [1 ,2 ]
陈有炘 [2 ]
裴磊 [4 ]
刘战庆 [5 ]
陈国超 [2 ]
杨杰 [2 ]
机构
[1] 西部矿产资源与地质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 长安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3] 中煤航测遥感局遥感应用研究院
[4]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5] 桂林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基金
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
关键词
东昆仑南缘; 马尔争组; 浊积岩; 砂岩骨架成分; 砂岩地球化学; 大陆岛弧;
D O I
10.16509/j.georeview.2015.02.006
中图分类号
P588.21 [碎屑岩];
学科分类号
070901 ;
摘要
出露于东昆仑南缘布青山构造混杂岩带内的马尔争组沉积地层,其主体为一套沉积于被动大陆边缘构造环境的大陆斜坡相深海-半深海浊积岩。利用砂岩碎屑组分统计分析及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研究,探讨物源区源岩类型及其构造环境。砂岩骨架成分统计表明马尔争组砂岩主要类型为长石岩屑砂岩且成熟度较低,砂岩碎屑骨架成分为石英、长石、岩屑,含量平均值分别为44%、21%、35%,Dickinson三角图解显示其物源类型为再旋回造山带物源区和岩浆弧物源区的混合物源。砂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结果显示,马尔争组砂岩样品SiO,=58.12%72.98%,均值67.77%,REE配分曲线总体表现为右倾,∑LREE/∑HREE=6.5~12.1,δEu=0.63~0.75,Eu具弱负异常,CIA值为56说明源岩遭受初级强度风化作用,具近源沉积特征。研究结果指示马尔争组砂岩物源区构造环境为大陆岛弧,源岩性质为长英质火山岩和花岗岩类源岩且主要来源于北侧东昆仑造山带加里东期岩浆弧与变质基底,沉积盆地类型为深海半深海盆地。它是古特提斯洋北支布青山阿尼玛卿洋演化历史过程中一次重要的沉积响应。
引用
收藏
页码:307 / 323
页数:17
相关论文
共 48 条
[41]   西秦岭楔的构造属性及其增生造山过程 [J].
闫臻 ;
王宗起 ;
李继亮 ;
许志琴 ;
邓晋福 .
岩石学报, 2012, 28 (06) :1808-1828
[42]   东昆仑南缘布青山构造混杂岩带早古生代白日切特中酸性岩浆活动:来自锆石U-Pb测年及岩石地球化学证据 [J].
刘战庆 ;
裴先治 ;
李瑞保 ;
李佐臣 ;
陈国超 ;
陈有炘 ;
高景民 ;
刘成军 ;
魏方辉 ;
王学良 ;
张刚 .
中国地质, 2011, 38 (05) :1150-1167
[43]   东昆仑南缘布青山构造混杂岩带的地质特征及大地构造意义 [J].
刘战庆 ;
裴先治 ;
李瑞保 ;
李佐臣 ;
陈有炘 ;
高景民 ;
刘成军 ;
王学良 ;
魏方辉 ;
张刚 ;
杨忠智 .
地质通报, 2011, 30 (08) :1182-1195
[44]   东昆仑造山带东段元古界小庙岩组的锆石U-Pb年龄 [J].
陈有炘 ;
裴先治 ;
李瑞保 ;
刘战庆 ;
李佐臣 ;
张晓飞 ;
陈国超 ;
刘智刚 ;
丁仨平 ;
郭俊锋 .
现代地质, 2011, 25 (03) :510-521
[45]   东昆仑南缘阿尼玛卿构造带布青山地区两期蛇绿岩的LA-ICP-MS锆石U-Pb定年及其构造意义 [J].
刘战庆 ;
裴先治 ;
李瑞保 ;
李佐臣 ;
张晓飞 ;
刘智刚 ;
陈国超 ;
陈有炘 ;
丁仨平 ;
郭俊锋 .
地质学报, 2011, 85 (02) :185-194
[46]   东昆仑都兰可可沙地区镁铁-超镁铁质杂岩的发现及其LA-ICP-MS锆石U-Pb年龄 [J].
冯建赟 ;
裴先治 ;
于书伦 ;
丁仨平 ;
李瑞保 ;
孙雨 ;
张亚峰 ;
李佐臣 ;
陈有炘 ;
张晓飞 ;
陈国超 .
中国地质, 2010, 37 (01) :28-38
[47]   东昆仑都兰县可可沙地区加里东期石英闪长岩锆石LA-ICP-MS U-Pb年龄及其意义 [J].
张亚峰 ;
裴先治 ;
丁仨平 ;
李瑞保 ;
冯建赟 ;
孙雨 ;
李佐臣 ;
陈有炘 .
地质通报, 2010, 29 (01) :79-85
[48]   东昆仑哈拉尕吐岩浆混合花岗岩:来自锆石U-Pb年代学的证据 [J].
孙雨 ;
裴先治 ;
丁仨平 ;
李瑞保 ;
冯建赟 ;
张亚峰 ;
李佐臣 ;
陈有炘 ;
张晓飞 ;
陈国超 .
地质学报, 2009, 83 (07) :1000-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