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昆仑哈拉尕吐岩浆混合花岗岩:来自锆石U-Pb年代学的证据

被引:76
作者
孙雨
裴先治
丁仨平
李瑞保
冯建赟
张亚峰
李佐臣
陈有炘
张晓飞
陈国超
机构
[1] 西部矿产资源与地质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长安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关键词
东昆仑; 岩浆混合花岗岩; 暗色微粒包体; LA-ICP-MS锆石U-Pb定年;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97.3 [];
学科分类号
070902 ;
摘要
东昆仑造山带东部哈拉尕吐花岗闪长岩体中发育了较多的暗色闪长质微粒包体。通过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和岩石学研究及LA-ICP-MS锆石U-Pb定年,得到寄主岩形成年龄为(255.3±3.6)Ma,暗色包体形成时代为(252.9±2.5)Ma,二者年龄基本一致,从而排除了暗色微粒包体为捕虏体或源区难熔残余物质的可能性,也排除了花岗质岩浆固结后基性岩浆侵入的可能性。这一结果从年代学的角度证明了哈拉尕吐花岗闪长岩体是晚二叠世岩浆混合作用的产物。寄主岩石花岗闪长岩是混合时的酸性端员,而暗色闪长质微粒包体则是岩浆混合时未混合完全的残余基性部分。晚二叠世时,阿尼玛卿洋向北俯冲,在区域挤压应力环境下发生幔源岩浆底侵作用,壳幔物质相互混合,形成岩浆混合花岗质的岩浆房并向上侵入形成哈拉尕吐岩体。
引用
收藏
页码:1000 / 1010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广西姑婆山里松花岗岩中闪长质包体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探讨 [J].
杨策 ;
朱金初 ;
张佩华 ;
谢才富 .
高校地质学报, 2006, (03) :310-318
[2]   锆石成因矿物学研究及其对U-Pb年龄解释的制约 [J].
吴元保 ;
郑永飞 .
科学通报, 2004, (16) :1589-1604
[3]   东昆仑壳-幔岩浆混合作用:来自锆石SHRIMP年代学的证据 [J].
刘成东 ;
莫宣学 ;
罗照华 ;
喻学惠 ;
谌宏伟 ;
李述为 ;
赵欣 ;
不详 .
科学通报 , 2004, (06) :596-602
[4]   东北地区新生代侵入体的锆石激光探针U-Pb年龄测定与稀土元素成分分析 [J].
袁洪林 ;
吴福元 ;
高山 ;
柳小明 ;
徐平 ;
孙德有 .
科学通报, 2003, (14) :1511-1520
[5]   利用锆石形态、成分组成及年龄分析进行沉积物源区示踪的综合研究 [J].
闫义 ;
林舸 ;
李自安 .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2003, (02) :184-190
[6]   东昆仑约格鲁岩体暗色微粒包体特征及成因 [J].
刘成东 ;
张文秦 ;
莫宣学 ;
罗照华 ;
喻学惠 ;
李述为 ;
赵欣 .
地质通报, 2002, (11) :739-744
[7]   变质锆石成因的岩相学研究——高级变质岩U-Pb年龄解释的基本依据 [J].
简平 ;
程裕淇 ;
刘敦一 .
地学前缘, 2001, (03) :183-191
[8]   东昆仑中段白日其利岩体岩浆混合作用的初步研究 [J].
刘永成 ;
解玉月 ;
林义恒 .
青海地质, 2000, (01) :26-32
[9]   青海省东昆仑地区晚古生代—早中生代火山活动与区域构造演化 [J].
罗照华 ;
邓晋福 ;
曹永清 ;
郭正府 ;
莫宣学 .
现代地质, 1999, (01) :51-56
[10]   青藏东昆仑晚古生代末—中生代中酸性火成岩与陆内造山过程 [J].
郭正府 ;
邓晋福 ;
许志琴 ;
莫宣学 ;
罗照华 .
现代地质, 1998, (03)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