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热河谷不同林地土壤有机碳和颗粒态有机碳的含量比较

被引:3
作者
彭辉
杨艳鲜
潘志贤
纪中华
方海东
岳学文
钱坤建
机构
[1]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热区生态农业研究所
关键词
干热河谷; 有机碳; 颗粒态有机碳; 欧式距离;
D O I
10.13989/j.cnki.0517-6611.2010.23.237
中图分类号
S714.2 [森林土壤理化性质];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目的]研究元谋干热河谷3种林地土壤有机碳和颗粒态有机碳在0~40cm分布情况,为干热河谷土壤有机碳库的科学管理提供参考。[方法]以自然草坡(车桑子+扭黄茅)作为对照(CK)研究银合欢人工林、余甘子+罗望子人工林、罗望子人工林土壤有机碳含量和颗粒态有机碳含量变化。林地小区面积为20m×30m,按照蛇形取样方法每个林地随机取4个点,深度为0~40cm,每10cm一层,共4层,每层3个重复。[结果]研究表明,3种林地土壤有机碳和颗粒态有机碳含量均较低,各林地有机碳和颗粒态有机碳分布均以0~10cm为最高。有机碳和颗粒态有机碳含量最高的是罗望子林,分别达到7.7175和2.9967g/kg;最低是自然草坡,分别为3.0783和1.5950g/kg。通过对3种林地土壤有机碳含量和颗粒态有机碳含量的欧式距离比较发现,有机碳自然草坡和银合欢林相似,颗粒态有机碳自然草坡和银合欢林、罗望子林相似。[结论]干热河谷3种林地土壤有机碳和颗粒态有机碳总体含量偏低,土壤退化严重。
引用
收藏
页码:12506 / 12508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云南元谋干热河谷区土壤微生物数量特征 [J].
高庭艳 ;
马培 ;
张丹 ;
何毓蓉 .
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 2008, (02) :183-187
[2]   利用方式对紫色水稻土有机碳与颗粒态有机碳的影响 [J].
黄雪夏 ;
唐晓红 ;
魏朝富 ;
谢德体 .
生态环境, 2007, (04) :1277-1281
[3]   金沙江干热河谷新银合欢人工林枯落物层持水特性研究 [J].
方海东 ;
纪中华 ;
杨艳鲜 ;
拜得珍 ;
廖承飞 .
水土保持学报, 2005, (05) :54-57
[4]   基于RS与GIS的金沙江干热河谷区退化生态系统评价——以云南省元谋县为例 [J].
第宝锋 ;
杨忠 ;
艾南山 ;
张建平 .
地理科学, 2005, (04) :102-107
[5]   银合欢冲沟治理水土保持效益研究 [J].
拜得珍 ;
纪中华 ;
杨艳鲜 ;
方海东 ;
廖承飞 .
水土保持研究, 2004, (03) :226-228
[6]   全球变化下的地下生态学:问题与展望 [J].
贺金生 ;
王政权 ;
方精云 .
科学通报, 2004, (13) :1226-1233
[7]   干热河谷不同岩土组成坡地的降水入渗与林木生长 [J].
杨忠 ;
熊东红 ;
周红艺 ;
张信宝 .
中国科学E辑:技术科学, 2003, (S1) :85-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