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盆地高石梯—磨溪地区震旦系—寒武系大型气藏特征与聚集模式

被引:164
作者
魏国齐
杜金虎
徐春春
邹才能
杨威
沈平
谢增业
张健
机构
[1]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廊坊分院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天然气成藏与开发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石油勘探与生产公司
[3] 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
[4]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关键词
古隆起; 大型气田; 原油裂解气; 成藏模式; 高石梯—磨溪; 四川盆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四川盆地震旦系—寒武系具有良好的油气成藏条件,但由于地层时代早、经历构造运动次数多,大型气田勘探难度增大。自1964年发现威远震旦系大型气田后,历经49年的艰苦探索,于2013年在磨溪地区寒武系龙王庙组发现了中国迄今为止单个规模最大的整装特大型气田——安岳气田,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4 404×108 m3,且高石梯—磨溪地区震旦系灯影组和寒武系龙王庙组气藏的三级储量之和超过万亿立方米。天然气组分、轻烃、储层沥青丰度等证据均表明这些天然气主要为原油裂解型干气,甲烷含量为82.65%97.35%,乙烷含量为0.01%0.29%;低氮(0.44%6.13%)、低氦(0.01%0.06%),中—低含硫化氢为主(0.62~61.11g/m3)。气藏压力由震旦系的常压(压力系数为1.07~1.13)逐渐增高至寒武系龙王庙组的高压(压力系数为1.53~1.70),气藏温度137.5~163.0℃;气藏圈闭类型包括构造型、构造-地层和构造-岩性复合型。桐湾期大型继承性稳定古隆起、大面积分布的古老烃源岩、大面积孔洞型优质储层、大型古油藏裂解及良好保存条件的有效配置造就了震旦系—寒武系天然气的规模富集。根据古油藏原油裂解之前的古构造格局、沥青丰度及现今气藏分布特点,将裂解气藏聚集类型划分为聚集型、半聚半散型和分散型3类。上述认识对四川盆地震旦系—寒武系天然气勘探领域的拓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1 / 12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35 条
  • [11] 四川盆地乐山-龙女寺古隆起震旦系油气藏形成演化研究.[D].杨家静.西南石油学院.2002, 02
  • [12] 碳酸盐岩油气成藏机制.[M].李剑; 胡国艺; 谢增业; 卢双舫; 单秀琴; 张莉; 编著.石油工业出版社.2011,
  • [13] 四川盆地形成与演化.[M].郭正吾等著;.地质出版社.1996,
  • [14] 龙门山造山带的崛起和四川盆地的形成与演化.[M].罗志立主编;.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1994,
  • [15] 气藏分类.[S]...2009,
  • [16] Genetic and post-genetic molecular and isotopic fractionations in natural gases.[J].Alain A. Prinzhofer;Alain Y. Huc.Chemical Geology.1995, 3
  • [17] 四川盆地油气勘探—历史回顾及展望
    张健
    张奇
    [J]. 天然气工业, 2002, (S1) : 3 - 7
  • [18] 四川盆地震旦系油气成藏特征与规律
    徐世琦
    洪海涛
    李翔
    [J].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02, (04) : 1 - 5
  • [19] 塔里木发现和证实两种裂解气
    赵孟军
    曾凡刚
    秦胜飞
    卢双舫
    [J]. 天然气工业, 2001, (01) : 35 - 38+8
  • [20] 加里东古隆起震旦系的烃源条件
    徐世琦
    张光荣
    李国辉
    李红亮
    [J]. 成都理工学院学报, 2000, (S1) : 131 - 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