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盆地高石梯—磨溪地区震旦系—寒武系大型气藏特征与聚集模式

被引:164
作者
魏国齐
杜金虎
徐春春
邹才能
杨威
沈平
谢增业
张健
机构
[1]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廊坊分院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天然气成藏与开发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石油勘探与生产公司
[3] 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
[4]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关键词
古隆起; 大型气田; 原油裂解气; 成藏模式; 高石梯—磨溪; 四川盆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四川盆地震旦系—寒武系具有良好的油气成藏条件,但由于地层时代早、经历构造运动次数多,大型气田勘探难度增大。自1964年发现威远震旦系大型气田后,历经49年的艰苦探索,于2013年在磨溪地区寒武系龙王庙组发现了中国迄今为止单个规模最大的整装特大型气田——安岳气田,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4 404×108 m3,且高石梯—磨溪地区震旦系灯影组和寒武系龙王庙组气藏的三级储量之和超过万亿立方米。天然气组分、轻烃、储层沥青丰度等证据均表明这些天然气主要为原油裂解型干气,甲烷含量为82.65%97.35%,乙烷含量为0.01%0.29%;低氮(0.44%6.13%)、低氦(0.01%0.06%),中—低含硫化氢为主(0.62~61.11g/m3)。气藏压力由震旦系的常压(压力系数为1.07~1.13)逐渐增高至寒武系龙王庙组的高压(压力系数为1.53~1.70),气藏温度137.5~163.0℃;气藏圈闭类型包括构造型、构造-地层和构造-岩性复合型。桐湾期大型继承性稳定古隆起、大面积分布的古老烃源岩、大面积孔洞型优质储层、大型古油藏裂解及良好保存条件的有效配置造就了震旦系—寒武系天然气的规模富集。根据古油藏原油裂解之前的古构造格局、沥青丰度及现今气藏分布特点,将裂解气藏聚集类型划分为聚集型、半聚半散型和分散型3类。上述认识对四川盆地震旦系—寒武系天然气勘探领域的拓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1 / 12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35 条
  • [21] 21世纪初叶四川盆地天然气发展前景
    谢姚祥
    丁玉兰
    罗启后
    [J]. 天然气工业, 2000, (06) : 1 - 6+10
  • [22] 威远构造与震旦系油气勘探
    杜尚明
    [J]. 勘探家, 1996, (02) : 46 - 47+9
  • [23] 四川盆地震旦系气藏形成的烃源地化条件分析:以威远气田为例
    黄籍中
    陈盛吉
    [J]. 天然气地球科学, 1993, (04) : 16 - 20
  • [24] 对四川盆地加里东期古隆起的新认识
    宋文海
    [J]. 天然气工业, 1987, (03) : 6 - 11+4
  • [25] 川西南震旦系油气勘探前景的探讨
    计德华
    岳宏
    [J]. 天然气工业, 1986, (01) : 10 - 14+4
  • [26] 中国大气田成藏地质特征与勘探理论
    魏国齐
    李剑
    谢增业
    杨威
    王东良
    赵泽辉
    [J]. 石油学报, 2013, 34(S1) (S1) : 1 - 13
  • [27] 四川盆地震旦系大气田形成条件与勘探远景区
    魏国齐
    沈平
    杨威
    张健
    焦贵浩
    谢武仁
    谢增业
    [J].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13, 40 (02) : 129 - 138
  • [28] 中国陆上三大克拉通盆地海相碳酸盐岩油气藏大型化成藏条件与特征
    赵文智
    汪泽成
    胡素云
    潘文庆
    杨雨
    包洪平
    王红军
    [J]. 石油学报, 2012, 33(S2) (S2) : 1 - 10
  • [29] 乐山—龙女寺古隆起构造演化及对震旦系成藏的控制
    许海龙
    魏国齐
    贾承造
    杨威
    周天伟
    谢武仁
    李传新
    罗贝维
    [J].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12, 39 (04) : 406 - 416
  • [30] 四川盆地震旦系天然气勘探潜力分析
    洪海涛
    谢继容
    吴国平
    刘鑫
    范毅
    夏茂龙
    [J]. 天然气工业, 2011, 31 (11) : 37 - 4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