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噶尔盆地夏盐凸起石南31井区下白垩统清水河组一段物源分析

被引:25
作者
旷红伟 [1 ]
高振中 [2 ]
穆朋飞 [1 ]
机构
[1] 油气资源与勘探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长江大学地球物理与石油资源学院
[2] 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石南31井区; 下白垩统; 清水河组一段; 物源分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准噶尔盆地夏盐凸起石南31井区下白垩统清水河组为1套砂泥岩互层沉积,前人关于清一段沉积相和物源方向的研究成果较少。通过岩心观察和描述以及岩屑录井、分析化验资料的综合研究,从碎屑百分含量、砾岩厚度分布以及锆石-电气石-金红石指数(ZTR指数)、泥岩颜色分区等方面对物源方向进行了判断。综合分析表明:石南31井区清一段沉积时期的物源不是单一方向的,而是随时间推移,物源方向有所变化。碎屑百分含量分析发现清水河组一段第二砂层组第1砂层(K1q21-1)和清水河组一段第一砂层组第3砂层(K1q11-3)沉积时期的物源主要来自东南方和北方;清水河组一段第一砂层组第1砂层(K1q11-1)沉积时期物源方向发生了重大变化:东南方的物源消失,物源的变化主要是由于清一段晚期地层发生掀斜运动,导致古地理面貌由早期的南高北低变为北高南低。砾岩的厚度分布、重矿物ZTR指数分析及泥岩颜色分区也反映了相似的特征。综上所述,石南31井区在清一段沉积时期主要存在两个方向的物源:一为东南方向,一为北方,而且在一定时期,两个方向的物源各有一定的影响范围。由早到晚,北方物源由北向南逐渐深入,到晚期影响了整个研究区,早期东南方物源也为主要物源,到晚期退出了研究区范围。
引用
收藏
页码:371 / 378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准噶尔盆地石南31井区下白垩统清水河组一段辫状河三角洲相及沉积演化 [J].
饶政 ;
姚鹏翔 ;
张春光 ;
刘静 ;
安志渊 ;
高振中 .
古地理学报, 2008, (01) :43-52
[2]   石南31井区开发试验井组开发动态研究 [J].
陈军 ;
彭永灿 ;
符兆荣 ;
孔垂显 ;
任洪伟 .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 2006, (04) :29-31+102
[3]   准噶尔盆地古隆起与油气勘探方向 [J].
况军 .
新疆石油地质, 2005, (05) :44-51
[4]   准噶尔盆地南缘侏罗纪沉积相演化与盆地格局 [J].
方世虎 ;
郭召杰 ;
宋岩 ;
吴朝东 ;
张志诚 ;
王美娜 ;
范瑞东 .
古地理学报, 2005, (03) :347-356
[5]   物源分析方法及研究进展 [J].
赵红格 ;
刘池洋 .
沉积学报, 2003, (03) :409-415
[6]   准噶尔盆地阜东斜坡区侏罗纪物源分析 [J].
张琴 ;
张满郎 ;
朱筱敏 ;
钟大康 ;
王贵文 .
新疆石油地质, 1999, (06) :501-504+546
[7]   塔里木盆地巴楚断隆古生代沉积构造背景和物源区性质的探讨 [J].
李曰俊 ;
买光荣 ;
罗俊成 ;
杨文静 ;
谭泽金 ;
郑多明 .
古地理学报, 1999, (04) :45-53
[8]  
沉积岩石学[M]. 地质出版社 , 刘宝主编, 1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