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25 条
1950年以来山东省主推小麦品种的遗传多样性演变
被引:23
作者:
彭芹
[1
,2
]
戴双
[2
]
郭骞欢
[1
,2
]
程敦公
[2
]
李豪圣
[2
]
刘爱峰
[2
]
刘建军
[2
]
赵世杰
[1
]
宋健民
[2
]
机构:
[1] 作物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山东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2]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
来源:
关键词:
普通小麦;
主推小麦品种;
SSR分子标记;
遗传多样性;
聚类分析;
品种演变;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2.1 [小麦];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利用24对SSR引物对62个山东省1950年以来大面积推广小麦品种遗传多样性的演变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4对引物均有较好的多态性,共扩增到100个等位变异片段(等位基因),平均每个标记获得4.167个等位基因,多态性信息量(PIC)值平均为0.527,变幅0.200~0.723,基因多样性指数变幅0.225~0.761,平均0.582。三个基因组的位点多态性存在明显差异,平均等位变异丰富度D>B>A,基因多样性指数和多态性信息指数B、D基因组接近,并明显高于A基因组。山东省小麦品种平均遗传丰富度、遗传多样性指数和平均遗传距离均以50年代较高(分别为3.042,0.531和0.596),然后缓慢下降,1980年代回升到顶峰(分别为3.250,0.560和0.616),然后迅速下降。62个品种遗传相似系数变幅为0.580~0.940,平均为0.723。按非加权类平均法(UPGMA)、在遗传相似系数0.719处将不同品种聚类成7类,基本与山东省不同时期育种骨干亲本及其衍生品种一致,说明山东省近60年来小麦育种与全国一样,围绕骨干亲本展开。由于特有种质资源的创造和应用,山东省小麦品种遗传多样性高于全国和其他麦区,尤其是1980年代,但之后迅速下降,必须引起足够重视。
引用
收藏
页码:228 / 237
页数:10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