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东南缘构造旋转的古地磁学证据

被引:21
作者
李仕虎 [1 ,2 ]
黄宝春 [1 ]
朱日祥 [1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岩石圈演化国家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关键词
青藏高原东南缘; 古地磁; 构造旋转; 走滑逃逸;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42 [构造运动]; P318.4 [岩石磁性及古地磁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本文在总结青藏高原东南缘近年来地质研究进展的基础上,从古地磁学的角度讨论其新生代以来的构造运动特征.结果表明:相对稳定的欧亚大陆,新生代以来山泰地块发生了约20°~80°顺时针旋转,局部地区旋转量甚至高达135°,且中部地区的旋转量明显高于南北地区;印支地块经历了~30°的顺时针旋转;川滇地块的顺时针旋转量沿102°E经度线由南向北由30°逐渐减小;另一方面,古地磁数据还揭示出山泰地块新生代以来发生了~8°的南向滑移运动.旋转量随时间的变化表明主要构造旋转发生在始新世与中中新世之间,与哀牢山—红河断裂的左行走滑时间相一致.这表明青藏高原东南缘的新生代构造运动具有差异性和复杂性,现今国际流行的挤出逃逸、地壳缩短增厚及下地壳流模式均有其局限性.值得注意的是,青藏高原东南缘可靠的新生代古地磁数据在时空分布上的严重不足,制约了我们对印度与欧亚大陆碰撞在青藏高原东南缘的运动学响应过程的深入探讨和正确理解.因此,进一步对该地区新生代地层开展深入细致的古地磁学等综合研究,无疑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76 / 94
页数:19
相关论文
共 64 条
  • [1] 喜马拉雅东构造结周边地区主要断裂现今运动特征与数值模拟研究
    宋键
    唐方头
    邓志辉
    曹忠权
    周斌
    肖根如
    陈为涛
    葛伟鹏
    [J]. 地球物理学报, 2011, 54 (06) : 1536 - 1548
  • [2] 再论印度与亚洲大陆何时何地发生初始碰撞
    黄宝春
    陈军山
    易治宇
    [J]. 地球物理学报, 2010, 53 (09) : 2045 - 2058
  • [4] 从古地磁研究看中国大陆形成与演化过程
    黄宝春
    周烑秀
    朱日祥
    [J]. 地学前缘, 2008, (03) : 348 - 359
  • [5] 红河断裂带大型右旋走滑运动发生时代的地质分析与FT测年
    向宏发
    万景林
    韩竹军
    虢顺民
    张晚霞
    陈立春
    董兴权
    [J].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6, (11) : 977 - 987
  • [6] 挤压造山带中的伸展构造及其成因——以滇中地区晚新生代构造为例
    王刚
    王二七
    [J]. 地震地质, 2005, (02) : 188 - 199
  • [7] 中国大陆现今地壳运动速度场的最新观测结果
    牛之俊
    王敏
    孙汉荣
    孙建中
    游新兆
    甘卫军
    薛贵江
    郝晋新
    辛少华
    王永清
    王永祥
    李柏
    不详
    [J]. 科学通报 , 2005, (08) : 839 - 840
  • [8] 红河断裂带大型右旋走滑运动与伴生构造地貌变形
    向宏发
    韩竹军
    虢顺民
    张晚霞
    陈立春
    [J]. 地震地质, 2004, (04) : 597 - 610
  • [9] 川西鲜水河断裂带晚新生代剪切变形40Ar/39Ar测年及其构造意义
    张岳桥
    陈文
    杨农
    [J].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4, (07) : 613 - 621
  • [10] 川滇地区活动块体最新构造变动样式及其动力来源[J]. 徐锡伟,闻学泽,郑荣章,马文涛,宋方敏,于贵华.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3(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