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犀(奇蹄目,犀科)化石在中国的首次发现

被引:13
作者
邓涛
邱占祥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关键词
甘肃临夏盆地; 晚中新世; 柳树组; 犀科;
D O I
10.19615/j.cnki.1000-3118.2007.04.003
中图分类号
Q915 [古动物学];
学科分类号
0709 ; 070903 ;
摘要
黑犀(Diceros属)的惟一现生代表D.bicornis生活在非洲。该属在新近纪时期曾广泛分布于希腊、土耳其和伊朗等地区,但从未在东亚地区发现过。新种甘肃黑犀(Diceros gan- suensis sp.nov.)是该属在中国和东亚的首次发现。化石采自甘肃临夏盆地晚中新世柳树组中部。新种以尺寸较小、头型短、枕顶高耸、枕面窄而高、枕嵴无中沟、副枕突短小、下颌上升支距m3较近、前臼齿较小、DP1无后脊、P2原脊孤立、P2和P3后脊细窄而区别于东地中海地区的Diceros neumayri。D.neumayri的分类位置一直是一个争论的焦点,曾在黑犀(Diceros属)和白犀(Ceratotherium属)之间反复变更。研究显示,甘肃黑犀和D.neumayri的一系列共同的原始特征表明它们与更进步的白犀有明显的区别,应该归入黑犀属。
引用
收藏
页码:287 / 306
页数:20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甘肃临夏盆地晚中新世大唇犀化石的年龄结构与生活环境 [J].
梁忠 ;
邓涛 .
古脊椎动物学报, 2005, (03) :219-230
[2]   甘肃临夏盆地新近纪红粘土粒度组成的古环境意义① [J].
弓虎军 ;
张云翔 ;
黄雷 .
沉积学报, 2005, (02) :260-267
[3]   临夏盆地的新生代地层及其哺乳动物化石证据 [J].
邓涛 ;
王晓鸣 ;
倪喜军 ;
刘丽萍 ;
梁忠 .
古脊椎动物学报, 2004, (01) :45-66
[4]  
Pliocene Rhinocerotidae (Mammalia) from Hadar and Dikika (Lower Awash, Ethiopia), and a revision of the origin of modern african rhinos[J] . Denis Geraads.Journal of Vertebrate Paleontology . 2005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