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生物学与中医证本质研究

被引:25
作者
李晓红 [1 ,2 ]
梁媛 [3 ]
李晶晶 [1 ,4 ]
陈家旭 [1 ]
机构
[1] 北京中医药大学
[2] 广西中医学院
[3]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
[4] 江西中医学院
基金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关键词
系统生物学; 中医证候; 证本质;
D O I
10.19945/j.cnki.issn.1006-3250.2011.02.042
中图分类号
R2-03 [中医现代化研究];
学科分类号
100602 ;
摘要
中医证候的复杂性表明,对于证本质的研究需要使用适用于复杂系统和复杂现象研究的系统科学理论来研究和阐释。系统生物学是当前生命复杂体系研究比较公认的科学思维方式和研究手段,目前引入系统生物学进行证本质研究还处在起步阶段,但系统生物学与中医学的融合是可能的,将系统生物学与证本质研究相结合,有望从完整的疾病分子机制角度解释"证"、"辨证论治"等中医特色的概念,实现证候理论的现代科学诠释。
引用
收藏
页码:211 / 212
页数:2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中医证候生物分子网络标志的构想与研究 [J].
李梢 .
中医杂志, 2009, 50 (09) :773-776
[2]   系统生物学在中医学研究领域的应用 [J].
沈瑾秋 .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08, (08) :1797-1798
[3]   系统生物学 [J].
高宏生 .
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 2007, (06) :392-393
[4]   大鼠肝郁脾虚证的代谢组学研究 [J].
罗和古 ;
丁杰 ;
岳广欣 ;
陈家旭 .
中西医结合学报, 2007, (03) :307-313
[5]   肝郁证辨证与相关蛋白关系初步研究 [J].
谭秦湘 ;
吕志平 ;
钟小兰 ;
张晓刚 .
辽宁中医杂志, 2006, (02) :157-158
[6]   医学中的系统生物学 [J].
张其鹏 ;
卢铭 ;
孙冬泳 ;
覃璞 ;
尚彤 .
中华医学杂志, 2005, (19) :1363-1366
[7]   系统生物学和中医证的研究 [J].
沈自尹 .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5, (03) :255-258
[8]   系统生物学 [J].
许树成 .
生物学杂志, 2004, (03) :8-11
[9]   系统生物学研究进展 [J].
杨胜利 .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04, (01) :31-34
[10]   从现代生物学的发展谈中医药从整体上调控基因功能的优势 [J].
胡作为 ;
周燕萍 ;
沈自尹 .
中医药学刊, 2004, (01) :91-93